佛教百科>> 百科分类 >> 三藏法数

该分类下有8686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三藏法数" 分类下的词条

八十八使
编辑:0次 | 浏览:742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八十八使

摘要: 八十八使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使,即驱役之义。谓此见惑,能驱役一切众生流转三界生死故也。言见惑者,以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也。凡有十种:一、身见,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之中,妄计为身也。二、边见,谓于身见计断计常,随执一边也。三、见取,谓于非真胜法中,谬见涅槃,生心而取也。四、戒取,谓于非戒中,谬以为[阅读全文:]

二十五圆通
编辑:0次 | 浏览:486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二十五圆通

摘要: 二十五圆通  ﹝出楞严经﹞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自陈证悟之由[阅读全文:]

三十六物
编辑:0次 | 浏览:368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三十六物

摘要: 三十六物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外相十二],谓发、毛、爪、齿、眵(尺支切)、泪、涎、唾、屎、尿、垢、汗也。  [二、身器十二],谓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音方)、膏、脑、膜也。  [三、内含十二],含即含藏,谓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阅读全文:]

八十一品思惑
编辑:0次 | 浏览:1200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八十一品思惑

摘要: 八十一品思惑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思惑者,谓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嗔痴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为四地,无色界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地,共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贪嗔痴慢四惑,所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阅读全文:]

二十难
编辑:0次 | 浏览:378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二十难

摘要: 二十难  ﹝出四十二章经﹞  [一、贫穷布施难],谓人自厄于贫乏,而能随力辍己济人,是为难也。  [二、豪贵学道难],谓人处于豪贵,而能厌于欲乐,折节求道,是为难也。  [三、判命必死难],谓人能尚义轻生,决志判命;或为法舍身,济彼饥苦;或为忠臣,以死徇节,是为难也。  [四、得睹佛经难],谓人或生[阅读全文:]

三十四心断结
编辑:0次 | 浏览:891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三十四心断结

摘要: 三十四心断结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谓三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三十四心断结也。(三藏教者,即经律论三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欲[阅读全文:]

二十种烦恼现行
编辑:0次 | 浏览:389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二十种烦恼现行

摘要: 二十种烦恼现行  ﹝出瑜伽师地论﹞  [一、随所欲缠现行],谓在家之人,未离诸欲,而于所欲之境,起种种缠缚之业,相续不舍,故名随所欲缠现行。  [二、不随所欲缠现行],谓出家之人,不随世间欲乐之境,而生厌离之心相续不舍,故名不随所欲缠现行。  [三、无所了知现行],谓住恶说法之人,于善恶法不生分别,[阅读全文:]

十八不共法
编辑:0次 | 浏览:571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十八不共法

摘要: 十八不共法  ﹝出法界次第﹞  不共法者,谓诸佛之智内充,无畏之德外显,一切功德智慧,超过物表,不与凡夫二乘及诸菩萨共有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一、身无失],谓佛从无量劫来,常用戒、定、智慧、慈悲以修其身,此诸功德满足,故一切烦恼俱尽,是名身无失。(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阅读全文:]

二十种随烦恼
编辑:0次 | 浏览:671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二十种随烦恼

摘要: 二十种随烦恼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三、覆随烦恼],覆即隐覆[阅读全文:]

十七种名──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编辑:0次 | 浏览:308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十七种名──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摘要: 十七种名──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出妙法莲华经论﹞  大乘即佛乘也。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法华文句云:论列十七种者,皆法华之异名,所以显示此经,甚深微妙之理,不可思议也。  [一、无量义经],谓佛欲说法华一实相理故,先说此无量义处,盖将以无量之义,会归于一实相之理。实相之中,妙义无穷,故名无量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