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三藏法数   
[0] 评论[0] 编辑

二十种随烦恼

目录

二十种随烦恼编辑本段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三、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忏悔,故意隐覆,惟恐人知,恼乱其心,是名覆随烦恼。
  [四、恼随烦恼],恼即热恼,谓外遇违情之境,热恼于心,不自安隐,是名恼随烦恼。
  [五、嫉随烦恼],嫉即嫉妒,谓持心不平,常怀嫉妒,恼乱于心,是名嫉随烦恼。
  [六、悭随烦恼],吝惜曰悭,谓于一切财法,贪求积蓄,不能惠施,恒恐散失,恼乱于心,是名悭随烦恼。
  [七、诳随烦恼],诡诈不实曰诳,谓与世交接,语言虚诳,巧虑多谋,心不自安,而生恼乱,是名诳随烦恼。
  [八、谄随烦恼],谓谄佞阿谀,媚悦人意,心恒愧赧,而不自安,是名谄随烦恼。
  [九、害随烦恼],谓衔恨蓄怨,常欲损害于人,求快己意,恒恐不遂,恼乱其心,是名害随烦恼。
  [十、憍随烦恼],矜己慠他曰憍,谓心不谦下,常欲胜人,慠彼有德,恼乱其心,是名憍随烦恼。
  [十一、无惭随烦恼],谓屏处为非,不知惭天以自悔改,恼乱其心,是名无惭随烦恼。
  [十二、无愧随烦恼],谓阴为不善,不知愧人以自悔改,恼乱其心,是名无愧随烦恼。
  [十三、掉举随烦恼],谓外境纷扰,身心动摇,不能摄伏,因而恼乱,是名掉举随烦恼。
  [十四、昏沉随烦恼],谓心神昏闇沉迷,而于诸法无所明了,恼乱其心,是名昏沉随烦恼。
  [十五、不信随烦恼],谓邪见多疑,于诸正法,不生信心,因而恼乱,是名不信随烦恼。
  [十六、懈怠随烦恼],谓身心懒惰,于诸道业不能精进修习,因而恼乱,是名懈怠随烦恼。
  [十七、放逸随烦恼],谓纵恣自逸,耽着欲境,不能检束,因而恼乱,是名放逸随烦恼。
  [十八、失念随烦恼],谓心逐邪妄,正念遗失,遂致沦坠,恼乱其心,是名失念随烦恼。
  [十九、散乱随烦恼],心常放逸名曰散乱,谓着诸缘境,令心流逸,恒不寂静,因而恼乱,是名散乱随烦恼。
  [二十、不正知随烦恼],谓于法邪解,远离正知,背觉合尘,以妄为真,恼乱其心,是名不正知随烦恼。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十八不共法    下一篇 十七种名──大乘修多罗有十七种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