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通力 ﹝出华严经疏﹞ [一、报得通力],谓三界诸天,皆有五种神通,乃至鬼神亦有小通。虽则胜劣不同,俱能变现无碍,此之神通,乃由果报自然感得,是名报得通力。(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五通者,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也。) [二、修得通力],谓声闻、缘觉、菩萨等,由修戒定慧,[阅读全文:]
摘要: 三谛 ﹝出法华玄义﹞ 谛者,谛审也。谓谛审一切法即空、即假、即中;即空是真谛,即假是俗谛,即中是中谛。此三隔历,即是次第三谛;三一无碍,即是圆融三谛。(隔历者,三谛不互融也。次第者,前真、次俗、后中,即别教三谛也。圆融者,举一即三,全三是一,即圆教三谛也。) [一、真谛],真即真空,泯一切法之[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身 ﹝出大乘五蕴论﹞ 身即聚集之义。瑜伽师地论云:佛、菩萨是能说者,语是能说相,名句文身是所说相,声名句文和合,即为此方能诠之教体也。 [一、名身],名即名字。楞伽经云:名身者,谓依事立名;盖一名非身,众名连合,方名为身。又唯识论云:名诠自性,是为名身。(名诠自性者,谓诸法自性,由名而诠显[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如意通──如意通有三种 ﹝出大智度论﹞ 谓菩萨智慧具足,神变莫测,凡所作为,举念即成,无有障碍,故名如意通。 [一、能到如意],谓具此通者,虽长江大海,重关复岭,千万里之远,俱无间隔,意欲到处,身即随到,故名能到如意。 [二、转变如意],谓具此通者,能令世间所有诸物,大者作小,小者作大;[阅读全文:]
摘要: 三事──为三事故修毗婆舍那 ﹝出涅槃经﹞ 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即智慧也。 [一、观生死恶果报],谓修禅观,即能破诸昏暗,观察分别因缘生灭之相,故于善恶果报,悉皆明了,不起惑业也。 [二、增长善根],谓修禅观,能灭贪嗔痴等恶业暗障,本性之智自然明发,故一切善根,悉皆增长也。 [三、破诸烦恼[阅读全文:]
摘要: 三大 ﹝出起信论疏﹞ [一、体大],谓真如之理,体性平等,无不容摄,故名体大。(体性平等者,谓凡圣染净之法,皆依真如之体,其性无有高下也。) [二、相大],相即德相,谓真如体上,具足无量恒沙胜妙功德,一一功德,称体显露,故名相大。 [三、用大],谓真如之体,能生一切世间、出世间善因、善果,故[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意生身 ﹝出楞伽经﹞ 谓通教登地菩萨得如幻三昧,能见无量自在神通,普入一切佛刹,随意无碍,意欲至彼身亦随至,故名意生身。 [一、三昧乐正受意生身],梵语三昧,华言调直定,又云正受。盖三昧以定性为乐,异乎苦乐等受,故名正受。而言三昧乐正受者,华梵双举耳。通教第三、第四、第五地菩萨修三昧时,得[阅读全文:]
摘要: 三行──毗婆舍那三行 ﹝出深密解脱经﹞ 梵语毗婆舍那,华言观。谓以寂静之慧,观察根尘内外诸法,令三昧成就,进趣菩提,故行有三焉。(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尘者,即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相],相即观境也。谓修观之时,于此心观之中,分别了知三昧[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