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种观法 ﹝出止观义例﹞ 三种观法者,谓修行用观之法也。前托事、附法二种,乃是天台智者大师讲法华经时,为座下听众,有修观行者,随历一事,皆以观法表对,令其修习,名托事观;或遇一切法相处,亦附彼法相立其观法,令其修习,名附法观。后之一种,专约行门。复说摩诃止观,兼明诸经所有行法,名约行观。故有三种[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相 ﹝出成实论﹞ [一、发相],发即策发,谓心昏沉时,应用精进之行而策起之,故名发相。 [二、制相],制即禁制,谓心掉动时,应用寂静之法而禁制之,故名制相。(掉者,举也。) [三、舍相],舍即舍置,谓心不沉不散调适之时,即舍前发、制二相,故名舍相。[阅读全文:]
摘要: 三身──转三心得三身 ﹝出宗镜录﹞ [一、转根本心得法身],根本心者,即第八识,谓善恶诸法,依此出生,故名根本心。此识转时,一切烦恼断灭已尽,即得法身。 [二、转依本心得报身],依本心者,即第七识。谓依于根本而生,故名依本心。此识转时,一切智慧无不具足,即得报身。 [三、转起事心得化身],起[阅读全文:]
摘要: 三观──南山三观 ﹝出止观辅行﹞ 南山三观者,即终南山宣律师之所立也。 [一、性空观],性即性分也,谓声闻、缘觉小乘之人,观因缘所生一切诸法,其性本空,皆无有我,常以此理照察自心,故名性空观。(因缘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也。所生一切诸法者,即根尘相对所起诸心法也。) [二、相空观],相即相状[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熏习 ﹝出华严孔目﹞ 熏,即熏发也。习,即数习、惯习之义也。盖言第八识为无明染缘之所熏习,即从真而起妄也。 [一、名言熏习],名即名字,言即言说。此分别名字言说之识,即是第六意识。由第七识传送熏习第八种子之识,而能成就染分之相,故云名言熏习。 [二、色识熏习],色即眼根所对诸色,因此诸色[阅读全文:]
摘要: 三心 ﹝出宗镜录﹞ [一、根本心],谓第八识心王能含藏善恶种子,出生染净诸法,故名根本心。(第八识,即藏识也。) [二、依本心],谓第七识依根本而生,能与第八识传送染净等事,故名依本心。(第七识,即末那识也。) [三、起事心],谓眼耳鼻舌身意之六识,对六尘之境,能起分别染净等事,故名起事心。[阅读全文:]
摘要: 三无性 ﹝出成唯识论﹞ [一、相无性],谓一切众生,于世间之相,处处计着,执为实有。佛为除此妄执,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故名相无性。 [二、生无性],谓一切诸法,皆托因缘和合而生,本无自性,故名生无性。 [三、胜义无性],谓前相无性、生无性,因破众生妄执之情,假说无性;非性全无,是故佛说胜义无性[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病相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修禅定者,须善识病源,设或不知,则难于治疗,疾苦相仍,行道有妨。能明四大五脏五根病发之相,善加调治,则身心安隐,不废修业矣。 [一、四大增动病相],四大,地水火风也。一大不调,诸患并起。地大增故,肿结沉重,身体枯瘠等诸患生;水大增故,痰癊胀满,饮食不消等诸患[阅读全文:]
摘要: 三自性 ﹝出显扬圣教论﹞ [一、遍计自性],谓众生迷惑,不了诸法本空,妄于我身及一切法,周遍计度,一一执为实有,故名遍计自性。 [二、依他自性],谓所有诸法,皆依众缘相应而起,都无自性,唯是虚妄,故名依他自性。 [三、圆成自性],谓真如自性,不迁不变,圆满成就,故名圆成自性。[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发相──愚痴三种发相 ﹝出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 [一、计断常痴相],谓行人于修定时,忽然发邪思惟,分别我及诸法,为过去灭而有现在我耶?为过去不灭而有现在我耶?因是思惟,见心即发,推寻三世。若谓是灭,即堕断见;若谓不灭,即堕常见。如是痴觉,念念不住,以此智辩,诤竞戏论,作诸恶行,障于正定出世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