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藏诠三学 ﹝出四教义﹞ 三藏,经律论也。三学,戒定慧也。三藏诠三学者,诠,具也,谓三藏具说三学之事理也。 [一、经诠定学],谓阿含等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又佛凡说经,必先入定,故云经诠定学。(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律诠戒学],谓毗尼律藏,因事制戒,专用防止身口恶[阅读全文:]
摘要: 三般若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般若,华言智慧。此三般若体是圆常大觉也。即此一觉,有三种德,故名三般若。 [一、实相般若],谓本觉之体,非寂非照,离虚妄相,名为实相,即一切种智也。(非寂非照者,寂谓寂静,照谓照明,寂照皆言非者,用遮二边,以显中道实相之德也。一切种智者,谓知一切诸佛之道,知一切[阅读全文:]
摘要: 三德──翻三染成三德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翻即翻转之义。三染者,谓苦、惑、业也;以其皆能染污本性,不得清净故也。三德者,谓法身、般若、解脱,皆具常乐我净之德,名为三德。(梵语般若,华言智慧。常乐我净者,不迁不变常也,离生死苦乐也,自在谓之我也,惑尽谓之净也。) [一、翻苦身成法身德],谓于[阅读全文:]
摘要: 三如来藏 ﹝出圆觉经略疏﹞ 如来者,即理性如来也,因中说果,故名如来。藏者,含藏之义。谓含藏一切善恶法也。的指其体,即第八识,名如来藏也。(第八识者,藏识也。) [一、隐覆藏],谓诸众生本有真如法身之理,在第八识中,为无明烦恼之所隐覆,而不能见,故名隐覆藏。 [二、含摄藏],谓第八识为染净之[阅读全文:]
摘要: 三德 ﹝出金光明经玄义﹞ 法身、般若、解脱是为三,常乐我净是为德。(常即不迁不变,乐即安隐寂灭,我即自在无碍,净即离垢无染。佛以此四者为德也。) [一、法身德],法即轨法,谓诸佛由轨法而得成佛,故名法身。此之法身,在诸佛不增,在众生不减。众生迷之而成颠倒,诸佛悟之而得自在。迷悟虽殊,体性恒一,[阅读全文:]
摘要: 三涅槃 ﹝出金光明经玄义﹞ 梵语涅槃,华言灭度,又云不生不灭。 [一、性净涅槃],谓诸法实相之理,不可染,不可净;不染即不生,不净即不灭。不生不灭,名性净涅槃。(诸法实相者,十界因果之法,本来离虚妄相,相相皆实,故名实相。不可染、不可净者,谓实相之理,惑不能染,智不能净。不染即不生者,既无惑染[阅读全文:]
摘要: 三藏──小乘三藏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小乘经藏],谓阿含等经,唯谈真空寂灭之理,诠示声闻、缘觉修行证果之法,是名小乘经藏。(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 [二、小乘律藏],谓四分等律,唯制小乘之人,即声闻、缘觉所持之戒,是名小乘律藏。(四分者,一比丘法、二比丘尼法、三受戒法、四灭诤法也。)[阅读全文:]
摘要: 三德 ﹝出华严经疏﹞ [一、恩德],谓如来乘大愿力,救护众生,犹如赤子,是为恩德。 [二、断德],断德亦名解脱。谓如来断除一切烦恼惑业,净尽无余,是为断德。 [三、智德],智即智慧。谓如来以平等智慧,照了一切诸法,圆融无碍,是为智德。[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