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识 ﹝出起信论疏﹞ [一、业识],业识者,即根本无明之惑也。谓本觉心源,初无动相,以不觉故,动为业识。论云:以依不觉故心动,说名为业。是也。 [二、转识],转识者,亦名见相,谓依前业识初动之相,转成能见,即此能见初动之相,是名转识。论云:以依动故能见,不动则无见。是也。 [三、现识],谓有[阅读全文:]
摘要: 五种不净──观身五种不净 ﹝出析玄记﹞ [一、种子不净],种子不净有二:一者内种,谓观此身从昔烦恼业生。二者外种,谓揽父母遗体而成此身。以是观之,此身内外因种实为不净。大智度论云: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从白净生,但从秽中出。是也。 [二、住处不净],住处不净者,谓观此身十月在于母胎,生藏之[阅读全文:]
摘要: 五种藏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如来藏],藏即含藏也。谓真如法性之体,不离一切众生色心,具足圆满染净诸法,是名如来藏。 [二、自性清净藏],谓一切众生,自性清净心,从无始已来,三智四德,具足无缺,烦恼垢缠,不能染污,是名自性清净藏。(三智者,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也。四德者,常德、乐德[阅读全文:]
摘要: 五力 ﹝出法界次第﹞ 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破,复名为力。 [一、信力],谓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遮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力。 [二、精进力],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法,[阅读全文:]
摘要: 五忍 ﹝出仁王护国经﹞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三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三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三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十地[阅读全文:]
摘要: 五藏 ﹝出六波罗蜜经﹞ 藏即含藏之义。谓经律论等皆能含藏无量法义故也。 [一、素呾缆藏],梵语素呾缆,即修多罗,华言契经。谓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也。经者,法也、常也。十界同遵之谓法,三世不易之谓常。经云:若彼有情,乐处山林,常居闲寂,修静虑者,而为彼说素呾缆藏。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阅读全文:]
摘要: 五摄论 ﹝出法宝标目﹞ 摄论者,即摄大乘论也。谓收摄一切大乘圣教法门要义,集而辨之也。此论乃无著菩萨所造,天亲、无性二菩萨各作论释,申通其义。梁真谛、唐玄奘二法师翻译不同,故通名五摄论也。 [一、无著摄论],谓无著菩萨造大乘摄论三卷成文,是为无著摄论。 [二、天亲摄论],谓天亲菩萨因无著菩萨[阅读全文:]
摘要: 五人说经 ﹝出大智度论﹞ [一、佛说],谓如来出现于世,为度众生,广说种种诸经,但自金口所宣者,是名佛说。 [二、弟子说],弟子即声闻、缘觉、菩萨等诸大弟子也。谓佛在世时,承佛加被,各运神通,随机演教,化度众生,是名弟子说。 [三、仙说],仙即佛会之中诸大仙人也。谓其从佛入道,誓弘佛化,宣扬[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