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无间狱 ﹝出地藏经﹞ 五无间狱者,谓法界有情众生,随所造业,受此苦报,无间断也。 [一、趣果无间],趣即向也,谓诸有情,不问男子、女人、老、幼、贵、贱及天、龙、神、鬼,罪业所感,悉同受之,故名趣果无间。 [二、受苦无间],谓诸有情,于剑树刀山,镬汤罏炭,洋铜铁汁,备受诸苦,无有休歇,故名受[阅读全文:]
摘要: 五住地惑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五住者,谓三界见惑为一住,三界思惑分为三住,根本无明为一住,共成五住也。由此五惑,能令众生住着生死,故名住地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根本无明者,能生见、思二惑,故名根本也。) [一、一切见住地惑],一切见者,即三界分别见惑也。谓诸众生,由意根对法尘[阅读全文:]
摘要: 五法──忏悔五法 ﹝出圆觉略疏钞﹞ 忏,梵语具云忏摩,华言悔过。今云忏悔者,华梵兼称也。谓比丘有罪,须请大比丘为证,具此五法而行忏悔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大比丘即上座也。) [一、袒右肩],谓行忏悔时,须着袈裟,当袒右肩,以便执侍作务使令也。 [二、右膝着地],谓行忏悔时,当右膝着地,以[阅读全文:]
摘要: 五道──方色喻五道 ﹝出圆觉经略疏钞﹞ 经云: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以其体性莹净,绝无瑕颣。以喻圆觉净性,在于五道,随类各应。故以方色喻五道也。(梵语摩尼,华言如意。) [一、白色喻天],谓天因纯善白业所感,乃得为天,故以西方白色而喻之也。 [二、黄色喻人],谓人由持五戒功德[阅读全文:]
摘要: 五下分结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下分结者,即欲界之结惑也。 [一、贪结],贪者,贪着无厌也。谓欲界众生,于顺情境上,起于贪心,无有厌足,由此贪惑,系缚三界,无有出期,故名结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嗔结],嗔者,忿怒之心也。谓欲界众生,于违情境上,起于嗔心,而不自已,由此[阅读全文:]
摘要: 五种忏悔 ﹝出小弥陀忏﹞ 普贤观经云:若国王大臣欲忏悔者,当修行五事,即是名忏悔也。 [一、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三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二、孝养父母,恭敬师长],梵网经云:孝名为戒,亦名制止。既能孝养父母,恭敬学法受戒之[阅读全文:]
摘要: 五念门──修净土五念门 ﹝出无量寿经论﹞ [一、礼拜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身业,面对阿弥陀如来,一心翘勤恭敬礼拜,愿生彼国,是名礼拜门。(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赞叹门],谓修净土之人,清净口业,称叹如来名号功德,光明智相,如实修行,求生彼国,是名赞叹门。 [三、作愿门],谓修净[阅读全文:]
摘要: 五不死──施果感五不死 ﹝出付法藏经﹞ 经云:毗婆尸佛时,有一比丘,患头痛。薄拘罗尊者,持一诃梨勒果施彼食之,其病即愈。因施果故,九十一劫,天上人间,享福快乐,未尝有病。最后生婆罗门家,其母早亡,父娉后妻,苦厌拘罗,五度加害,皆无所损。及年既长,出家学道,得阿罗汉果。(梵语毗婆尸,华言胜观。梵语[阅读全文:]
摘要: 五种染──治五种染 ﹝出华严经疏﹞ [一、持戒治破戒染],谓修菩萨行者,能持诸戒律,以净身心,制伏过非,则离一切破戒之污染也。 [二、入禅治贪欲染],谓修菩萨行者,修习禅定,安心理境,寂静无为,则离一切贪欲之污染也。 [三、神通治邪归依染],妙用不测谓之神,自在无碍谓之通。若诸众生归依邪师邪[阅读全文:]
摘要: 五福报──施食获五福报 ﹝出施食获五福报经﹞ [一、施命],谓人七日不得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得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得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得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三、施力],谓人不得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