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五种功德力──忍辱五种功德力 ﹝出法集经﹞ [一、能忍所打],谓菩萨以得如响平等智力,虽被人捶打,而能忍受不加报也。(如响者,谓如空谷之答众响也。) [二、能忍所恼],谓菩萨以得镜像平等智力,虽被人恼害,而能忍受不加报也。(镜像者,谓如明镜之现众像也。) [三、能忍所嗔],谓菩萨以得如幻平等[阅读全文:]
摘要: 五种不男 ﹝出法华文句记﹞ 法华经云:菩萨不应亲近五种不男之人,以为亲厚。正谓此五种也。 [一、生不男],谓人从生来,男根不满,是名生不男。 [二、犍不男],犍谓人以刀去其男根,是为犍不男。 [三、妒不男],谓男根似无,见他行淫,因生妒心,遂或有根,是名妒不男。 [四、变不男],谓根能变[阅读全文:]
摘要: 五戒配五常五行 ﹝出仁王经疏﹞ [一、不杀配仁],慈爱好生曰仁,五行之木亦主于仁,仁则不杀,故以不杀配仁也。 [二、不盗配智],邪正明了曰智,五行之水亦主于智,智则不盗,故以不盗配智也。 [三、不邪淫配义],制事合宜曰义,五行之金亦主于义,义则不邪淫,故以不邪淫配义也。 [四、不妄语配信][阅读全文:]
摘要: 五人非器 ﹝出华严经疏﹞ 谓此五人皆非受道之器也。 [一、无信非器],谓有众生,溺于邪见,闻于大经而生疑谤,堕诸恶道,是为无信非器。 [二、违真非器],谓有众生,心自违真逐妄,依傍经法,以求名利,不净说法,集诸邪行,是为违真非器。 [三、乖实非器],谓有众生,乖于实道,多无正见,但依言取文[阅读全文:]
摘要: 五戒 ﹝出增壹阿含经﹞ [一、不杀戒],谓人若于彼众生,妄加杀害,而夺其命,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寿命短促。若不作是事,名不杀戒。 [二、不偷盗戒],谓人若于有主物不与而窃取之,死堕恶道;或生人中,亦受贫乏报。若不作是事,名不偷盗戒。 [三、不邪淫戒],谓人若淫泆无度,好犯他人妻妾,死堕恶道[阅读全文:]
摘要: 五事恃怙──众生五事恃怙 ﹝出出曜经﹞ 恃怙,犹倚赖也。佛为愚痴众生,恃怙所有,不念世相无常,恣意放逸,不求出世无为之道,故说此五事以警发之。 [一、恃怙年少],谓人倚赖年少血气刚强,随情任意,恣作非为,而不顾衰老之逼身也。 [二、恃怙端正],谓人倚赖形貌端正,娇媚于人,取相生欲,不自羞愧,[阅读全文:]
摘要: 五苦──人有五苦 ﹝出法苑珠林并五苦章句经﹞ [一、母人怀妊,从死得生],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苦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苦。 [二、老人颜色败坏],谓人老年,发白齿落,目昏耳聩,四大不调,百节疼痛,头低腰屈,起坐呻吟,是为老[阅读全文:]
摘要: 五净居天 ﹝出楞严经﹞ 五净居天者,谓声闻之人,断欲界九品思惑尽,证第三阿那含果,而居其中,亦名五不还天。若据俱舍图言,此五天次第而上。若据楞严经言,此五天,皆横在第四禅天中,彼四禅天,但能闻此五天之名,而不能知见。如世间圣地道场,多有罗汉所居,而人不能见也。(九品者,欲界思惑三品中,每品又各分[阅读全文:]
摘要: 五观──沙门受食五观 ﹝出大藏一览﹞ 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善法,息灭恶事。凡受食时,先作五观,然后方食,故名沙门受食五观也。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功多少者,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