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六念法 ﹝出别译杂阿含经﹞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七调御[阅读全文:]
摘要: 五力不可到 ﹝出诸经要集﹞ 俱舍论云:若人舍命,应至无量世界外受生,此中阴识神游空而去,俄顷即到所生之处,皆由业力所持。虽禅定神通等力,而不能遮其不往,亦不能令其住于余道。故名力不可到也。(中阴者,谓诸众生身死之后,未曾托生,是名中阴也。) [一、定力],定力者,即诸佛大定之力也。谓诸众生,中[阅读全文:]
摘要: 五果 ﹝出翻译名义﹞ 律戒比丘不啖生物,谓如枣杏等果,必以火熟之方食。肤壳之果,须以刀去其皮然后食。故说此五果之名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核果],核果者,谓枣杏等是也。 [二、肤果],肤果者,谓梨柰等是也。 [三、壳果],壳果者,谓椰子、胡桃、石榴等是也。 [四、铖果],铖果[阅读全文:]
摘要: 六即佛 ﹝出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是,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阅读全文:]
摘要: 五不应答 ﹝出法苑珠林﹞ [一、试问不答],谓此人心怀轻慢,或先自晓了,而作念言:我且设问,试彼为解不解。若作此试问者,不应为答也。 [二、无疑问不答],谓凡所演说,为令众生开其昏迷,解释疑网,彼既不疑,假设为问者,不应为答也。 [三、不为悔所犯故问不答],谓此人既知所犯,不生悔过之心,设为[阅读全文:]
摘要: 五种不应施 ﹝出法苑珠林﹞ [一、非理求财],谓不顺理所得财物,是不净物,故不应施与人也。 [二、酒及毒药],谓酒及毒药,能令众生狂乱失命,故不应施与人也。 [三、置罗机网],置,菟网也。罗,鸟网也。机,机弩也。网即网罟也。皆设以掩取禽兽者,心谓是恼害众生之器,故不应施与人也。 [四、刀杖[阅读全文:]
摘要: 五种净肉 ﹝出楞严经会解﹞ [一、不见杀],谓眼不曾见杀者,是为净肉。 [二、不闻杀],谓耳不曾闻杀声者,是为净肉。 [三、不疑为我杀],谓知彼为祠天等故杀,而不专为我杀,是为净肉。 [四、自死],谓诸鸟兽命尽自死者,是为净肉。 [五、鸟残],谓鹰鹞等所食鸟兽余残者,是为净肉。[阅读全文:]
摘要: 五乱──末法五乱 ﹝出法苑珠林﹞ [一、当来比丘,从白衣说法],梵语比丘,华言乞士。谓末法之时,白衣诈称师范,无识比丘,反从彼而受学也。 [二、白衣居上座,比丘处下],谓末法之时,白衣诈言,我解大乘,坐当居上,比丘行微,坐宜处下也。 [三、比丘说法,不行听受],谓末法之时,比丘说法,不行承受[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