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种人咒术不能加 ﹝出摩登伽经﹞ 经云:阿难乞食,道逢摩登伽女取水,阿难渴乏,从之求饮,女心染着,归白其母,请以咒术致之。母云:世有二种人,虽咒术不能加也。(梵语阿难,华言庆喜。梵语摩登伽,华言性。) [一、断欲人],谓人能断欲,必自持戒。持戒之人,正念坚定,立行端方,神所呵护,妖邪莫挠,虽有[阅读全文:]
摘要: 二宗 ﹝出翻译名义﹞ [一、龙树提婆宗],龙树即南天竺国大名德比丘也,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号法性宗。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等皆当作佛。梵语提婆,华言天。即龙树弟子,禀承其道,传流于世,是为龙树提婆宗。(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 [二、无著天亲宗],翻译名义引三藏传云:无著夜升睹史天宫,[阅读全文:]
摘要: 二种胜 ﹝出地持经﹞ [一、因胜],谓菩萨所修出世善法,皆以菩提为因,胜于声闻、缘觉,是名因胜。 [二、果胜],谓菩萨修行,既以菩提为因,终证菩提之果;胜彼二乘,是名果胜。(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阅读全文:]
摘要: 二种健儿 ﹝出涅槃经并水忏﹞ 谓自不作恶,既作而能忏悔,更不复作,乃是有力量人,故名健儿。 [一、自不作罪],谓此健儿,身口意业,常自清净,永无过恶,故名自不作罪。 [二、作已能悔],谓此健儿,虽先作恶,后能改悔,更不敢作。犹如浊水,置之明珠,以珠力故,水即为清,故名作已能悔。[阅读全文:]
摘要: 二根──利钝二根 ﹝出析玄记﹞ 析玄云:见道行人,根有二种。谓须阤洹初果之人,破惑见理,名为见道。(梵语须阤洹,华言入流,谓预入圣人之流也。) [一、钝根名随信行],婆沙论云:由彼依信随信起行,谓此一类行人,从来性多钝故,自不披阅教文,但信他人言说而得悟道,故名随信行。 [二、利根名随法行][阅读全文:]
摘要: 二心──菩萨二心 ﹝出大智度论﹞ [一、大慈心],慈名爱念,即与乐之心也。谓菩萨爱念一切众生,常求乐事,随彼所求而饶益之,是名大慈心。 [二、大悲心],悲名愍伤,即拔苦之心也。谓菩萨愍念一切众生受种种苦,常怀悲心,拯救济拔,令其得脱,是名大悲心。[阅读全文:]
摘要: 二种菩萨 ﹝出大智度论﹞ 论云:菩萨常好中道,舍离二边,故不生边国,又于中国不生邪见家。又问曰:是菩萨大福德智慧力,应生边地、邪见家而教化之,何以畏而不生?答曰:菩萨有二种。(二边者,有无二边也。) [一、成就大力菩萨],论云:此菩萨为众生故,随所应度,随处受用,不避边地及邪见家,是名成就大力[阅读全文:]
摘要: 二等 ﹝出宗镜录﹞ [一、断等],谓佛极解脱道初发起时,一切众生所有无明之惑,一时究竟顿断,此举如来望众生界无有一法而非清净,故名断等。 [二、得等],谓佛初成道得满始觉之时,一切众生始觉之智皆得满足,此举众生望佛世尊所有无明等惑,皆悉清净,无所障碍,故名得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