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因三果 ﹝出瑜伽师地论﹞ [一、异熟因异熟果],异世成熟,名为异熟。谓今世所作善恶之因,即感未来世善恶之果,是名异熟因异熟果。 [二、福因福果],谓布施持戒忍辱为因,即感现在及未来世所作种种事业皆得自在之果,是名福因福果。 [三、智因智果],谓修习一切智慧为因,能证三乘及以佛果,是名智因智[阅读全文:]
摘要: 三义──灭有三义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华严疏云:梵语毗尼,或翻为灭,灭有三义。 [一、灭业非],谓戒能灭杀盗等罪业之过非,故名灭业非。 [二、灭烦恼],谓戒能灭贪嗔痴等烦恼,故名灭烦恼。 [三、得灭果],谓因戒故,既灭业与烦恼,即得无为寂灭之果,故名得灭果。[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清净 ﹝出大智度论﹞ [一、心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不生染心,不生嗔心,不生憍慢心,不生悭贪心,不生邪见心,是名心清净。(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身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心既清净,再后受身,常得化生,是名身清净。 [三、相清净],谓修学般若菩萨,身心既皆清净,则能具足相好,庄严[阅读全文:]
摘要: 三乐 ﹝出大宝积经﹞ [一、天乐],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故名为天。修十善者,生于天上,而受种种殊胜妙乐,故名天乐。(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 [二、禅乐],谓修行之人,入诸禅定,一心清净,万虑俱寂,自然得其禅悦之趣,故名禅乐。[阅读全文:]
摘要: 三事戒 ﹝出大宝积经﹞ [一、身净戒],谓身受诸戒,无有阙漏,无有毁犯,是名身净戒。 [二、言净戒],谓一切所说语言,无有谀谄,虚诳不实,是名言净戒。 [三、意净戒],谓蠲除恶觉,离诸贪欲,是名意净戒。[阅读全文:]
摘要: 三行 ﹝亦名三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报,生畜生、饿鬼、地[阅读全文:]
摘要: 三种发菩提心 ﹝出起信论﹞ [一、直心],直心者,谓心常质直,离诸谄曲,能行正法,即是菩提之心也。 [二、深心],深心者,谓于正法,心生深信,而复乐修一切善行,即是菩提之心也。 [三、大悲心],大悲心者,悲即悲愍,谓悲愍一切受苦众生,常思救护,令其安乐,即是菩提之心也。[阅读全文:]
摘要: 三福田 ﹝出优婆塞戒经﹞ [一、报恩福田],谓父母有养育之恩,师长有教诲之恩,若能供养恭敬,非惟报答其恩,抑且自然获福,是名报恩福田。 [二、功德福田],谓若能恭敬供养佛法僧三宝,非但成就无量功德,亦能获其福报,是名功德福田。(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僧,梵语具云僧伽,华言和合众。) [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