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病用三药 ﹝出涅槃经﹞ [一、贪病],谓贪爱之心,对一切顺情之境,着欲无厌,是为贪病。其病当以不净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自他之身,一一不净,何所可贪。此观若成,此病即去,而心寂静矣。 [二、嗔病],谓嗔恚之心,对一切违情之境,热恼于怀,是为嗔病。其病当以慈心之观为药而对治之。令其观于一切[阅读全文:]
摘要: 三漏 ﹝出法华文句记﹞ 漏,失也落也。谓诸众生由起惑造业,漏落三界生死,不能出离也,然有因果之分。惑业为诸漏之因,生死为诸漏之果也。 [一、欲漏],谓众生因欲界见、思二惑,造作诸业,而于欲界不能出离,故名欲漏。(意根对于法尘而起分别曰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爱曰思惑。) [二、有漏],[阅读全文:]
摘要: 三苦 ﹝出析玄记﹞ [一、苦苦],谓有漏五阴之身,性常逼迫,名苦。又与苦受相应,即苦上加苦,故名苦苦。(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坏苦],谓乐相坏时,苦相即至,名为坏苦。即乐极悲生是也。 [三、行苦],行苦者,即有漏之法,四相迁流,常不安隐故也。(四相者,生相、住相、[阅读全文:]
摘要: 三缚 ﹝出华严孔目﹞ [一、贪缚],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着,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故名贪缚。(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嗔缚],忿怒之心,名为嗔。谓众生于五尘违意之境,忿怒生嗔,起诸惑业,因被缠缚,不得解脱,故名嗔缚。 [三、痴缚],[阅读全文:]
摘要: 三毒 ﹝出法界次第﹞ 毒者毒害也。谓贪嗔痴皆能破坏出世善心,故名毒也。 [一、贪毒],引取之心,名之为贪。若以迷心对一切顺情之境,引取无厌,是名贪毒。 [二、嗔毒],忿怒之心,名之为嗔。若以迷心对一切违情之境,便起忿怒,是名嗔毒。 [三、痴毒],迷惑之心,名之为痴。若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阅读全文:]
摘要: 三欲──欲界三欲 ﹝出翻译名义﹞ [一、饮食欲],谓凡夫之人于种种美味饮食多生贪爱,是名饮食欲。 [二、睡眠欲],谓凡夫之人心多暗塞,不能勤修道业,唯耽睡眠,是名睡眠欲。 [三、淫欲],谓一切男女,互相贪染,起诸欲事,是名淫欲。[阅读全文:]
摘要: 三随烦恼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谓昏烦恼乱之法,长时随逐不舍,故名随烦恼。 [一、小随烦恼],谓忿、恨、覆、恼、嫉、悭、诳、谄、憍、害十种,各别而起行位局故,是名小随烦恼。 [二、中随烦恼],谓无惭、无愧二种俱生,非各别起,行通前之忿恨覆恼等,唯遍在不善法中,是名中随烦恼。 [三、大随烦[阅读全文:]
摘要: 三善根 ﹝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一、无贪善根],谓于五欲之境,不贪、不着、不爱、不乐,此无贪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贪善根。(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无嗔善根],谓于一切众生,不生愤恚,不欲损恼,此无嗔法,是善种性,能为无量善法根本,故名无嗔善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