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科 ﹝出续高僧传﹞ [一、翻译],翻译者,谓翻梵语而为华言也。又译之为言,易也。以华夏之言,易彼梵语,俾大法以流通,如摩腾初至于汉,译四十二章经之类是也。 [二、解义],解义者,谓善解如来所说诸经甚深法义也。盖依解以立行,修行以契理,则可以弘大教,可以证菩提,如佛弟子迦旃延善解契经是也。(梵[阅读全文:]
摘要: 十种善法──海导师喻菩萨十种善法 ﹝出除盖障菩萨所问经﹞ 大海浩瀚无边,须凭人导引,乃能顺济。然诸商众,自非一心敬信其言,随所指示,则何以获安隐而致利益哉?菩萨于生死大海,作大导师,令诸有情,皆得远离险难恶趣,证入真空涅槃,故以海导师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得他信许],菩萨于一切[阅读全文:]
摘要: 十地 ﹝出楞严经﹞ 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乐也。梵语菩[阅读全文:]
摘要: 十种补特伽罗 ﹝出地藏十轮经﹞ 梵语补特伽罗,华言有情,又云人。佛为有情之类罪业深重,轮回生死,难得人身,故说此十种差别也。 [一、不种善根],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不种菩提善根,惟作恶行,所以轮回诸趣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未修福业],谓诸有情,于宿世中,及现在世,未曾修[阅读全文:]
摘要: 十回向 ﹝出楞严经﹞ 回即回转,向即趣向。谓起大悲之心,救度众生,回转十行之善,向于三处:一、真如实际是所证,二、无上菩提是所求,三、一切众生是所度。以能回之心,及所回善行,向彼万类,圆满梵行,等入法界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谓由前修十行,神通满足,成就诸[阅读全文:]
摘要: 十种善法──日喻菩萨十种善法 ﹝出宝雨经﹞ 菩萨出世,能以智慧方便,令诸有情,改恶迁善,舍迷就悟;如日出现世间,照临万物,一切幽暗之处,悉皆明朗,故取为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破无明暗],菩萨出现于世,以智慧之光,破除一切有情无明黑暗,如日行空,威光燀(昌善切)赫,[阅读全文:]
摘要: 十种自在 ﹝出华严经﹞ 自在者,神通无碍也。谓菩萨修行,得此十种法;故于诸世间,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圆满诸佛广大菩提,示现神通自在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命自在],谓菩萨得长寿慧命,经无量阿僧祇劫,住持世间,无有障碍,是名命自在。(梵语阿僧祇劫,华言[阅读全文:]
摘要: 十义──性虚空十义 ﹝出宗镜录﹞ 谓真如性体,广博无量,犹若虚空,有斯十义也。 [一、无障碍义],无障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诸法,圆融通达,悉无障碍也。 [二、周遍义],周遍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处,无不周遍也。 [三、平等义],平等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 [四、广大义[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