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三藏法数   
[0] 评论[0] 编辑

十地

目录

十地编辑本段


  ﹝出楞严经﹞
  十地者,谓菩萨所证之地位,一切佛法依此发生也。然地位有浅深,故始自欢喜,终于法云,分为十也。
  [一、欢喜地],谓菩萨智同佛智,理齐佛理,彻见大道,尽佛境界,而得法喜,登于初地。经云: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得法喜者,谓于证得之法而生喜乐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离垢地],谓由尽佛境界,明了诸法异性而入于同,若见有同,即非离垢;同性亦灭,斯为离垢。经云: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三、发光地],谓同异情见之垢既净,则本觉之慧光明开发。经云: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情见者,谓依情分别之见也。)
  [四、焰慧地],谓慧明既极,则佛觉圆满;觉满则慧光发焰,如大火聚烁,破一切情见。经云: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五、难胜地],谓由前焰慧烁破一切情见,其同异之相,皆不可得,即是诸佛境界,无有能胜。经云: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六、现前地],谓由前同异之相既不可得,则真如净性明显现前。经云: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七、远行地],谓真如之境,广无边际。虽真如现前,分证则局,若尽其际,方为极到。经云:尽真如际,名远行地。(分证者,谓菩萨于真如之理,分次第而证也。)
  [八、不动地],谓真如之理既尽其际,全得其体,则真常凝静,无能动摇。经云: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九、善慧地],谓既得真如之体,即发妙用,凡所照了,悉是真如。经云: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十、法云地],谓菩萨至此第十地,修行功满,唯务化利众生,大慈如云,普能阴覆,虽施作利润,而本寂不动。经云: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梵语涅槃,华言灭度;谓之海者,以其深广,无法而不容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十种善法──海导师喻菩萨十种善法    下一篇 十种补特伽罗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