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百科分类 >> 三藏法数

该分类下有8686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三藏法数" 分类下的词条

六蔽心
编辑:0次 | 浏览:363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蔽心

摘要: 六蔽心  ﹝出大智度论﹞  [一、悭心],谓众生由此悭吝蔽覆于心,不能行于布施;纵行布施,亦不能以好物与人,是名悭心。  [二、破戒心],谓众生由贪嗔痴等烦恼,蔽覆于心,行于恶行,不能坚持禁戒,是名破戒心。  [三、嗔恚心],谓众生由嗔恨忿恚蔽覆于心,历事对境,常怀恼害于他,而无忍辱之行,是名嗔恚心[阅读全文:]

六种戒
编辑:0次 | 浏览:2990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种戒

摘要: 六种戒  ﹝出瑜伽师地论﹞  [一、回向戒],回向戒者,谓菩萨利他心大,则以持戒善利,普皆回向一切众生,同成佛果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广博戒],广博戒者,谓菩萨运心广大普博,虽持一戒,而能广摄一切所学诸戒也。  [三、无罪欢喜戒],无罪欢喜戒者,谓菩萨远离五欲,而于诸[阅读全文:]

六和敬
编辑:0次 | 浏览:673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和敬

摘要: 六和敬  ﹝出法界次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同戒和敬[阅读全文:]

六道
编辑:0次 | 浏览:683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道

摘要: 六道  ﹝出法华文句﹞  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三、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阅读全文:]

六度行──广六度行
编辑:0次 | 浏览:499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度行──广六度行

摘要: 六度行──广六度行  ﹝出成具光明定意经,亦名六德行﹞  [一、广施],旷大曰广,舍财曰施。谓行施者,既怀广大之心,应当知身非常,四大不净,会归败坏;知身既不我有,财物亦是虚幻,乃至世间万物皆悉无常,由是观身非身,观物非物,纵心恣施,了无挂碍;复能广弘法施,开化愚蒙,故曰广施。(四大者,地大、水大、[阅读全文:]

六法师
编辑:0次 | 浏览:374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法师

摘要: 六法师  ﹝出大智度论﹞  法华文句云: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谓师于妙法自行成就,又能以妙法训导于他,故称法师。  [一、信力故受],信,信向也;受,领纳也。谓以信向之力,听闻正法,乃至一句一偈,领纳在心,故名信力故受。  [二、念力故持],念,忆念也;持,执持也。谓所闻之法,由忆念之力,执持[阅读全文:]

六种阿罗汉
编辑:0次 | 浏览:403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种阿罗汉

摘要: 六种阿罗汉  ﹝出法华玄义﹞  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又云无学。谓三界生死已尽,故名无生;无法可学,故名无学。(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退法阿罗汉],谓因遇违缘,退失所得道法,即第四果退至初果,故名退法。(违缘者,涅槃经明五缘:一乐多事,二乐说世事,三乐睡眠,四乐近在家,五乐多游行[阅读全文:]

六种性
编辑:0次 | 浏览:546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种性

摘要: 六种性  ﹝出璎珞本业经﹞  种性者,种别性分也。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璎珞经对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而论,故有六种性。然性通六位种局在因,故前之四位名种;等觉虽在因,然胜前,得称为觉,故不言种也。(局在因者,谓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皆属于因位故也。) [阅读全文:]

六种摄
编辑:0次 | 浏览:373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种摄

摘要: 六种摄  ﹝出菩萨地持经﹞  摄即摄取,亦摄受也。谓菩萨以此六种摄诸众生,过去已摄,现在今摄,未来当摄,乃至历尘数劫,无有疲厌,故名六种摄。(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一、顿摄],顿,遽也。谓菩萨从初发心,于一切众生作父母想,随力所能,直以一切乐事饶益而摄取之,是名顿摄。(菩萨,梵语具[阅读全文:]

六聚戒名义
编辑:0次 | 浏览:345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3
标签: 六聚戒名义

摘要: 六聚戒名义  ﹝出翻译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三: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三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  [二、僧伽婆尸[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