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二智 ﹝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 [一、观察智],谓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所显真如之理,了知能证所证二俱不可得,是名观察智。(能证者,谓能证之智;所证者,谓所证之理。) [二、取相智],谓善取法界之相,若事若理,以智慧照了,悉使法法圆融,事理无碍,是名取相智也。[阅读全文:]
摘要: 二智 ﹝出大集经﹞ [一、尽智],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惑竟,即知我生已尽,梵行清净,是名尽智。(梵语阿罗汉,华言无生,亦云无学。) [二、无生智],谓阿罗汉断三界见、思烦恼已尽,知诸缚解,更不三界受生,是名无生智。(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阅读全文:]
摘要: 二种庄严 ﹝出涅槃经﹞ 庄即端庄,严即严饰,谓智慧福德二种,皆能庄严法身也。 [一、智慧庄严],谓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究竟,无明净尽,佛性现前,所有智慧,能显法身,是名智慧庄严。 [二、福德庄严],谓诸菩萨修行六度,万行具足,所有福德,能显法身,是名福德庄严。(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阅读全文:]
摘要: 二种法性 ﹝出地持经﹞ 法即轨则之义,性即不改之义。谓一切法性无改易,皆可轨则而修,故名法性。 [一、实法性],谓一实之理,离虚妄相,本性平等,无有变易。一切诸佛莫不轨此法性修之而成正觉,是名实法性。 [二、事法性],谓世间种种诸法,皆依于理,施设建立。所谓地水火风五阴等法,随俗所知所见,虽[阅读全文:]
摘要: 二智 ﹝出观音玄义﹞ [一、一切智],谓于一切内法内名,能知能解;一切外法外名,亦能知能解;是名一切智。即声闻、缘觉之智也。(内法内名者,谓理内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佛教依理而说,故名理内也。外法外名者,即理外所诠法相及能诠名字,盖外道等违理横计,故名理外也。) [二、道种智],道种智者,谓能[阅读全文:]
摘要: 二种一乘 ﹝出华严经疏﹞ 一乘者,谓华严一乘圆教也。于此一乘,有同有别,故云二种一乘也。 [一、同教一乘],同者,即同于终、顿二教也。然终教但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顿教但诠无二无三,言思斯绝。今此同教,具诠一性一相,理事无碍,无二无三,言思斯绝。同彼二教,俱显一乘,故名同教一乘也。(无二者,无[阅读全文:]
摘要: 二法 ﹝出楞伽经﹞ [一、自得法],谓佛自行证得之法,与十方佛无增无减,是名自得法。 [二、本住法],谓法界之法,本来常住,有佛无佛,性相常然,是名本住法。[阅读全文:]
摘要: 二智 ﹝出摄大乘论﹞ [一、根本智],根本智,亦名无分别智。谓此智不依于心,不缘外境,了一切法皆即真如,境智无异。如人闭目,外无分别。由此无分别智,能生种种分别,是名根本智。 [二、后得智],谓依止于心,缘于外境,种种分别,境智有异,如人开目,众色显现,以其于根本智后而得此智,是名后得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