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宗 佛教教派有关三宗的论说很多,本文介绍的是指南北朝宋、齐时代名士周颙所立的三宗。周颙是个佛教学者,信仰佛教,曾做官于宋、齐二代,对佛教很有研究。他把当时佛教产生的学术思想,概括地归纳为三宗。作《三宗论》,有名于世。三宗的要义,是在解释空的含义不同而分宗不同。在宋、齐时期,无著、世亲瑜伽之学尚未[阅读全文:]
摘要: 五教十宗 五教十宗,是贤首宗的教相判释。贤首宗人为表明自宗在佛教当中的位置,依自宗的宗义把释迦如来一代所说的教法分别判作五教十宗。 五教是依所诠法义的浅深,把佛一代所说教相分为五类。如《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说:“就法分教,教类有五。”又《华严经探玄记》说:“此义分教,教类有五,此就义分,非约时事[阅读全文:]
摘要: 三聚净戒 三聚净戒是总括大乘菩萨一切戒律的三个分类,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摄众生戒。三聚净戒这个名称最初见于陈、隋之际天台家等有关著述,但其内容早已见诸译籍。 菩萨戒本没有特殊的戒相,《法华经·安乐行品》所举的不亲近国王、王子、外道、梵志、凶戏、相扑等十项“不亲近处”,可说是大乘菩萨的最初戒相,[阅读全文:]
摘要: 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是三论宗理论与观行的中心。三论宗的根本圣典,是龙树论师所造的《中论》(也叫作《中观论》)。但是龙树论师自己所造只是《中论》的颂文,现存梵本,叫作《根本中颂》。所谓八不,即龙树论师于《中论》的篇首所说。 龙树论师的思想,渊源于《般若》等经。《般若》立说有为无为一切诸法(即宇宙万有[阅读全文:]
摘要: 四重二谛 四重二谛,是将真俗二谛开显为四重,在中土各宗中,三论宗和慈恩宗都有四重二谛说。三论宗的四重二谛,是就真俗二谛所含有空、二不二、非二非不二等意义互相对比而立论,从粗到细,立为四重。慈恩宗的四重二谛,则是于胜义(真)、世俗(俗)二谛各分四种,从浅到深,合为八谛。此外,天台宗对真俗二谛,依藏、[阅读全文:]
摘要: 三惑 三惑是天台宗所说的三种障惑。天台宗人把一切迷事、迷理的妄惑归纳作三类:一、见思惑,二、尘沙惑,三、无明惑。总称“三惑”。 第一见思惑,是把小乘教中所说见、思二惑合而为一而立此名。见惑是见道位上所断的惑,是属于知识的错误见解,即意根对于法境,由不合理的推度分别而起各种邪谬的见解。如于名色、五[阅读全文:]
摘要: 言教二谛 言教二谛(又作约教二谛),是和境理二谛(又作约理二谛)相对立名,它是三论宗学说特点之一。 三论宗人承印度中观之学,用二谛作中心来组织一切理论。二谛即:一、俗谛(又作世谛、等谛、世俗谛),二、真谛(也译作第一义谛、胜义谛)。 言教二谛的典据,是《中论·观四谛品》,而中论的典据,是《摩诃[阅读全文:]
摘要: 三藏 经律论三藏是佛典的总称,佛陀一生所说的教法,后来弟子分类结集为三大部类,故称三藏。精通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经藏,梵语音译修多罗、或素怛缆藏;律藏,梵语音译毗尼或毗奈耶律;论藏,梵语音译阿毗昙、毗昙或阿毗达摩藏。此即通称经律论三藏。经、有綖贯佛法,令不散失之义,藏有包含蕴积之义。类集一切经部[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