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编辑本段
八不中道是三论宗理论与观行的中心。三论宗的根本圣典,是龙树论师所造的《中论》(也叫作《中观论》)。但是龙树论师自己所造只是《中论》的颂文,现存梵本,叫作《根本中颂》。所谓八不,即龙树论师于《中论》的篇首所说。
龙树论师的思想,渊源于《般若》等经。《般若》立说有为无为一切诸法(即宇宙万有)当体性空,破除由于假名(即概念)认识所执着的实在。龙树论师的立说更发扬性空而无碍于缘起的中道妙理。依他,缘起的诸法,当体空无自性不可得,然而“空”并非“无”的异名,“空”的意义是“不”,“不”是泯义、破义,并非对于“有”的“无”,而是超越有无的“中道”。他为影显此无所得中道实相的妙体,把《般若》等经中散说的不生不灭等,归纳作八不一颂,而在《中论》的篇首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生、灭、常、断、一、异、来、出,八种概念,是就缘起诸法的假相立名,都和离一切妄见戏论不可得的中道实相不相应,而众生把它执着作实在,堕于无因邪因断常等诸见中。所以龙树论师对于缘起诸法说“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八不,否定这些实在论的见解。但是《中论颂》在八不中只解释了“不生”一种,这或者是因为所谓无生(藏译《中论》八不作八无,“不生”即“无生”)是一切佛法的中心,所以用“不生”来代表八不。如《中观论疏》就说:“佛虽说八不,则束归一无生。”《中论颂》用自因、他因、共因、无因四句,推检诸法,以证明诸法的无生不可得,所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即于自因、他因、共因、无因四句中,觅生不可得,所以说诸法无生。
八不,依梵志青目的《中论释》,生是说诸法实有生,灭是说诸法实有灭,常是说诸法常存,断是说诸法终归断灭,一是说千差万别的诸法实在浑然为一,异是说诸法的差别历然,来是说诸法从自在天世性(通常叫作自性,在数论学派这是物质的根本质料或者根本原因)微尘(和原子相当,后世译作极微)等来,出是还去至本处。然而因缘和合而诸法生叫作生,此生相假如实有,就应当不凭借因缘;既然凭藉因缘而生,即非实有,所以说不生。因缘离散而诸法灭叫作灭,先已无生,何得有灭,所以说不灭。假如先有自性(自体),是即为常,既然凭藉因缘,即无自性,所以说不常。先有今无,是即为断;即非先有,何得有断,所以说不断。因果假如是一,就不由因有果,也不由果有因;或者但有于果,更无别因,所以说不一。因果假如是异,因时未有果,就有所续无能续;果时无复有因,就有能续无所续,所以说不异。来无所从,所以说不来;去无所至,所以说不出。此外青目还举了世间现见的谷芽等以显释八不。然而青目对于八不的解释,其说理及举喻,有时不够谨严,所以在吉藏以前,讲者多出异解。
八不义到了开创三论宗的吉藏(世称嘉祥大师)而圆备,吉藏于八不十门义中以八不正二谛。现在依他所撰述的《中观论疏》及《大乘玄论》等略述于下:
一、不生不灭。世谛生灭非实生实灭,但由因缘生而假名生,因缘灭而假名灭。因缘生虽生而不起,因缘灭虽灭而不失,所以生灭宛然而不生不灭。这样理会不生不灭,即是世谛中道。其次,和世谛的假名生灭相待而有真谛的不生不灭,所以此不生灭非自不生灭。世谛生灭既是假名,真谛不生灭亦是假名。世谛假名生灭既非生灭,所待的真谛假名不生灭亦非不生灭。所以不生不灭宛然而非不生非不灭,这是真谛中道。其次,不生灭而生灭为世谛,生灭而不生灭为真谛。不生灭而生灭即非生灭,生灭而不生灭即非不生灭。这样构成非生灭非不生灭,即是二谛合明中道。如此从实生实灭看为单纯的世谛(一句),从不生不灭看为单纯的真谛(二句),从假名生灭即不生不灭看为世谛中道(三句),从假名不生不灭即非不生非不灭看为真谛中道(四句),最后超过了这些,由非生灭非不生灭两方面结合了二谛来看为二谛合明中道(五句)。以上明生灭二句,余句例此。
二、不断不常。虽于上不生不灭,说世谛因果相生,是假生灭非性实生灭,犹未免因中有果无果等失。如僧佉(数论学派)计自性是常,从自性生大,从大生意(我慢)等,此即执于常义。卫世师(胜论派)执因中无果说一切法因灭果生,此即执于断义。佛法内萨婆多(说一切有)部明三世常有,亦是常义。大众部执三世无,亦是断义。今明因果依因缘而起,只是假名,不可说定有因缘和合先后等,亦不可说定无因缘和合先后等。即虽世谛假名说有常断,而假常不可名常,假断不可名断,不常不断,名为中道。
三、不一不异。世谛虽离性实生灭及决定断常,然而如僧佉说一切法一,又大众部说因果一体如转种子为芽等,卫世师说一切法异,又上座部说因果异体如种子芽各一物等,都破坏世谛因果中道。今明众因缘生法,因果不同,能所二义,所以非一;因是果的因,果是因的果,所以非异,不一不异名为中道。
四、不来不出。虽闻以上六不,然而终究说决定有果,如涂炭外道等计众生的苦乐、万物的生灭,都从自在天来,这是外来义。又尼健陀若提子(耆那教的开祖)等计苦乐的果报都是我的自作、我的自受,这是内出义。又如毗昙(有部宗的论书)计木有火性,从于性火以成事火,是内出义。僧佉计自性是常,也和此执相同。成实(成实论)明木无火性,但假缘生,是外来义。卫世师计二微和合,也和此执相同。如此来出都破坏世谛因果中道。今明众因缘生法果不偏在因,所以不从内出;亦不偏在缘,所以不从外来,不来不出名为中道。
诸法实相的妙体,由“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八不而显。横破生灭常断一异来出八迷,竖穷生灭、不生不灭、亦生灭亦不生灭,非生灭非不生灭五句(因为求生灭不得,所以说不生不灭。生灭既去,不生不灭,亦生灭亦不生灭,非生灭非不生灭诸句自崩。如就生灭,对一异等六迷亦如此),洗颠倒之病,令毕竟无遗,即是中道实相。如此就八不即是无依无得无所有中道正观,亦即诸法实相,所以八不是二谛法门的极致。由此八不开显正观,了因缘性空而生二慧。二慧是实慧、方便慧,方便慧是鉴有不取,实慧是观空不证。如《中观论疏》说:“二慧由二谛而发,二谛因八不而正……以不悟八不即不识二谛,不识二谛即二慧不生。”又说:“八不者盖是正观之旨归,方等之心骨。定佛法之偏正,示得失之根原。迷之即八万法藏冥若夜游,悟之即十二部经如对白日。”又《大乘玄论》说:“八不者盖是诸佛之中心,众生之行处也。……竖贯众经,横通诸论也。”
不门无量,如四句百非都是,然而邪见有种种差别,从总的方面说即一切有所得心,从别的方面说不出生灭、常断、一异、来出四双八计。此生灭等八计是众生迷失的根本,始末无量无边的妄执都从这八种主观的偏见派生。破除生灭等八计即为总破除一切偏执。姑且用这八种该摄一切,而在这些相对差别的八种偏见上一一冠不字而遮遣之,洗净一切有所得的偏执,以影显无所得中道。如《中观论疏》说:“以此八事总破一切法。破一切法者,历破众生心所行事。众生心唯行此八事中故今皆悉不之,令心无所行。无所行故无所得,即是迥悟无生。”又《大乘玄论》说:“以八不洗除尽净诸法,故经中具有百非,即还是百不百无等。”所以八不随根的利钝有开合的不同,开之为无量不,合之为“不生”一不。
三论宗破邪之外无显正,破邪即显正,姑对破有所得之邪显无所得之正。如《三论玄义》说:“一微不究,则戏论不灭;毫理不尽,则至道不彰。以无微不究,群异乃息;无理不尽,玄道始通。是以斯文,遍排众计。”又说:“若心存内外,情寄大小,则堕在偏邪,失于正理。既失正理,则正观不生。若正观不生,则断常不灭。若断常不灭,则苦轮常运。以内外并冥,大小俱寂,始名正理。悟斯正理,则发生正观。正观若生,则戏论斯灭。戏论斯灭,则苦轮便坏。”戏论灭,群异息,则无所得的至道彰,即破邪已尽,无有所得。有所得的偏见既无,言虑无寄。此言亡虑绝无所得的境界就是正,所以破邪即显正。无所得是真理的极致,言亡虑绝,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只是无所得。如此,以无所得为至道为正理,所以八不之外无别中道,八不即中道。
(黄忏华)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