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百科分类 >> 佛源俗语

该分类下有512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佛源俗语" 分类下的词条

方便
编辑:0次 | 浏览:1992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方便

摘要: 方便  梵语paya的意译,犹言善巧、权宜,是利益他人、化度众生的智慧和方式,“方便”与“真实”相对而言,亦即随时设教、随机应变的“权智”。语本《法华经·方便品》佛谓:“吾从成佛以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所执。”经疏对方便的解释很多,如谓“理正曰方,言巧称便”;“众生[阅读全文:]

牛头马面
编辑:0次 | 浏览:544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牛头马面

摘要: 牛头马面  佛教指阴间的鬼卒。《楞严经》卷八:“牛头狱卒,马头罗刹,手执枪矟,驱入城门。”俗语本此而易为“牛头马面”。《景德传灯录·陇州国清院奉禅师》:“释迦是牛头狱卒,祖师是马面阿傍。”(阿傍为狱卒名。)敦煌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目连行前至一地狱……狱中数万余人总是牛头马面。”后多用来比喻凶[阅读全文:]

方丈
编辑:0次 | 浏览:1759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方丈

摘要: 方丈  佛教原用以指禅寺的长老或住持所居之处。如《维摩诘经》载,身为菩萨的维摩诘居士,其卧室一丈见方,但能广容大众。禅寺比附此说,故名。至唐代,怀海(720-814)建立住持制度后,方丈专指住持的居室,并用为一般寺院内主持僧的尊称。《景德传灯录》卷六载怀海所制《禅门规式》:“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阅读全文:]

牛头不对马面
编辑:0次 | 浏览:490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牛头不对马面

摘要: 牛头不对马面  系从地狱鬼卒“牛头马面”衍化而成,其意义谓毫不相干,对不上号。源于《景德传灯录》卷十九:“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又例如《文明小史》第二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亦作“牛头不对马嘴”。如《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重合》:“皂隶兜脸打一啐,骂道:‘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阅读全文:]

文字因缘
编辑:0次 | 浏览:450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文字因缘

摘要: 文字因缘  作为本体的“实相”,是没有文字的。然而,不凭藉文字,便无以诠释“实相”。比如说,花草不等于春天;而没有花草,也就感觉不到春天了。禅宗所说的“不立文字”,并不是摒弃一切文字,而是不执着文字,要因文字而悟“实相”。通过读经、印经、作文、写字等同佛法结下善缘,均可称为“文字因缘“。《居土传》卷[阅读全文:]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编辑:0次 | 浏览:460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摘要: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谓见到似乎是怪异的现象,不大惊小怪,安然不动,自然无事。本见于禅宗典籍。如《五灯会元·泐潭英禅师法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后俗语中多用作“见怪不怪,其怪自败。”如《红楼梦》第九四回:“贾政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不用砍他,随他去就是了。”亦省为“见怪不怪“。如徐兴业《[阅读全文:]

公案
编辑:0次 | 浏览:1234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公案

摘要: 公案  本意是官府断案的公文案牍。禅宗认为历代宗门祖师典范性的言行可以判别学人的是非迷悟,故亦称公案。明·株宏《正讹集》指出:“公案者,公府之案牍也,所以剖断是非。而诸祖问答机缘,亦只为剖断生死,故以名之。”禅宗自称“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然而从唐代始,禅门各宗就传诵着许多祖师言行和内省经验,后[阅读全文:]

见阎王
编辑:0次 | 浏览:952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见阎王

摘要: 见阎王  阎王,又作阎罗王、焰王等。佛经中有《阎罗王五天使者经》一卷,宋·慧简译。阎王的来历,据《法苑珠林》载:“阎罗王者,昔为沙毘国王,常与维陀如生王战,兵力不敌,因主誓为地狱之主。”他手下的十八名大臣也都很气愤,便共同对国王发誓说:“后当奉助,治此罪人”。据说那十八人后来就成了十八层地狱的主持者[阅读全文:]

分身
编辑:0次 | 浏览:1151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分身

摘要: 分身  佛教认为,佛菩萨具有神通方便之力,能分身十方世界示现种种之相,普度众生。《法华经·见宝塔品》:“我分身无量诸佛”(可参见“化身”条)。后引申为用兵如神或一身分兼数事。宋·陶榖《清异录·官志·分身将》:“梁将葛从周,忠义骁勇,每临阵,东西南北,忽焉如神,晋人称为分身将。”宋·苏轼《次韵黄鲁直书[阅读全文:]

见闻
编辑:0次 | 浏览:723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见闻

摘要: 见闻  指人的感觉作用和认识能力。佛教认为,人有“六识”。“见”是眼识的作用,“闻”是耳识的作用,“觉”是鼻识、舌识和身识的作用,“知”是意识的作用。见《大智度论》卷四十。又如《佛报恩经讲经文》:“防恶人,看险路,见闻觉知必嫉妒。”至于“见闻”一词,更为习见。通常指见到和听到的,犹言耳闻目睹。如清·[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