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百科分类 >> 佛源俗语

该分类下有512个词条 创建该分类下的词条 "佛源俗语" 分类下的词条

上供
编辑:0次 | 浏览:834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上供

摘要: 上供  指在诸佛、祖师圣像前,备供物、圣膳等物供养。《敕修百丈清规》卷四:“圣僧侍者,贵有道心,斋粥二时,上供,鸣下堂椎。”后泛指人们用物品祭祖或敬神。如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快穿好袍子马褂,给祖先上供去。”又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四九回:“一样一样的菜拿上来,只摆一摆,便撤了下去,就和上供一般[阅读全文:]

三昧
编辑:0次 | 浏览:2170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三昧

摘要: 三昧  三昧为梵语Samadhi之音译,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意为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佛教认为修行能证得“三昧”,则能引发种种神通妙用。以后遂引申为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书言故事·赞叹类》:“得妙处,曰得[阅读全文:]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编辑:0次 | 浏览:442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摘要: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语本《续灯录》卷十一:“进前即触途成滞,退后即噎气填胸,直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原指参禅过程中所遇到的进退无路、左右为难的困境。后俗语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形容走投无路,陷入绝境。如《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宋金)情知为丈人所弃,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不觉痛切于心,[阅读全文:]

寸铁杀人
编辑:0次 | 浏览:377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寸铁杀人

摘要: 寸铁杀人  语本宋代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譬如人载一车兵器,弄了一件,又取出一件来弄,便不是杀人手段。我则只有寸铁,便可杀人。”犹言一发中的,一针见血,片言只语便可使学人顿悟自性。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故有此喻。直到明代,“寸铁杀人”这句话还流行在禅林中。“盖近日丛林议论,崇尚宗门,主于单刀[阅读全文:]

三灾八难
编辑:0次 | 浏览:549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三灾八难

摘要: 三灾八难  俗称多灾多难,灾祸接连不断为“三灾八难”。“三灾”和“八难”在佛经上都有确指的内容,与俗语的泛指用法不同。佛教认为,世界从形成到毁坏为一大劫,经历“成、住、坏、空”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在“住劫”的后期,众生行为邪僻,寿命减少,便陆续发生饥馑、疾疫和刀兵等灾祸,称为“小三灾”。到了“坏劫”[阅读全文:]

丈六金身
编辑:0次 | 浏览:523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丈六金身

摘要: 丈六金身  佛有三身:法身、报身和化身。一般称佛的化身为“丈六金身”,如宋·刘昌诗《芦浦笔记·佛牙》谓:“常闻佛号丈六金身。”又如元·李翀《日闻录》:“‘佛,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也,何为而有丈六金身?’曰:‘既成而变也。’佛像通常是按“化身”而塑造的,所以也称为“丈六金身”。其说本于《后汉书·西域传·天[阅读全文:]

大慈大悲
编辑:0次 | 浏览:733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大慈大悲

摘要: 大慈大悲  给与欢乐为“慈”,拔除痛苦为“悲”,合称“慈悲”。爱一切众生为大慈,拯救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为大悲。佛家以“慈悲为怀,提倡廓然大公的利他精神。佛称”两足尊“,即具足智慧和慈悲。菩萨实行“四无量心”,即慈、悲、喜、舍。唐·王维《燕子龛禅师》诗云:“救世多慈悲,即世无行作。”表明“慈悲”即“救世[阅读全文:]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编辑:0次 | 浏览:544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摘要: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丈二和尚”指寺庙中比较高大的诸天、罗汉等塑像。俗用“和尚”来称呼罗汉等,也是可以的。例如,佛经上常有这一类话:“(佛)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大比丘”就是大和尚,其中包括罗汉等佛弟子。显然,人们无法用手触摸到高大的塑像,因而用“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比喻弄不明情况,搞不清[阅读全文:]

大彻大悟
编辑:0次 | 浏览:461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大彻大悟

摘要: 大彻大悟  彻底的觉悟,亦即完全证到“不生不灭”的真如实相,不退道心,属于大菩萨的境界。如《观无量寿经》谓:“廓然大悟,得无生忍。”清代有位著名的禅师,是临济宗三十六世,即以“彻悟”为号。他主张禅净双修,大弘净土宗。“大彻大悟”与通常所说的“开悟”程度不同。“开悟”是觉悟之始,而“彻悟”是觉悟之成。[阅读全文:]

大和尚
编辑:0次 | 浏览:606次 词条创建者:佛商网     创建时间:12-31 15:24
标签: 大和尚

摘要: 大和尚  也写作“大和上”,通常用于敬称年高德劭的僧人。如日本人称鉴真为“唐大和上”。一般也用以称寺庙中的方丈、住持。如清·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十四谓:“沙门住方丈领众者,俗尊之曰大和尚。”中国第一个使用“大和尚”称号的,是晋代高僧佛图澄。清·艾衲居士《豆棚闲话》第六则说:“考得大和尚三字,乃是晋朝[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