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相 shixiang 佛教术语。一切诸法的真实体相,又名诸法实相。实、谓真实不虚,相谓事物的本性或相状,是佛教所说的绝对真理。佛教认为,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条件)组成、变化无常的,都没有永恒的、固定不变的自体,这就是“空”。这种空就是宇宙万有的“真性”,亦即诸法实相。《思益经》卷一称:“诸[阅读全文:]
摘要: 涅槃(Nirvana) Niepan 佛教教义。又译作泥日、泥洹、涅槃那。意译为灭、灭度、寂灭、安乐、无为、不生、解脱、圆寂。涅槃原意是火的息灭或风的吹散状态。佛教产生以前就有这个概念;佛教用以作为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境界。含义多种:息除烦恼业因,灭掉生死苦果,生死因果都灭,而人得度,故称灭或[阅读全文:]
摘要: 识(Vijnana) shi 佛教术语。梵文vi(分析、分割)和jnana(智)的合成语,意指对对象进行分析、分类所起的认识作用。在佛教教义中有多种含义:1、一切精神活动的主体,是“心”、“意”的异名。《俱舍论》卷四谓“心、意、识体一”,随义建立种种名相”,“集起故名心,思量故名意,了别故名识”[阅读全文:]
摘要: 轮回(samsara) lunhui 佛教教义。又作流转、轮转等。音译僧娑洛。谓众生于六道中犹如车轮旋转,循环不已,流转无穷。印度婆罗门教、耆那教等都采用这种理论作为它们的根本教义之一。轮回的思想最早见于“梵书”,在“奥义书”中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奥义书”认为,一个人的灵魂(我)在死后可以在另一[阅读全文:]
摘要: 十玄 shixuan 中国佛教华严宗基本教义。阐明佛教的各法门,彼此是互相关联、互相摄入而又周遍圆融的。是“四法界”中“事事无碍法界”的具体化和“华严观法”的基本内容。通过了十玄,便可入于幽玄莫测的华严法界,故称十玄门或十无碍;因这十门可以总摄一切缘起法,故又名十玄缘起。首创者为华严宗二祖智俨。[阅读全文:]
摘要: 六度(sad-paramita) Liudu 佛教教义。又译事究竟、到彼岸、度无极,简译为度;音译波罗蜜、波罗蜜多、播罗弭多;梵汉并译六波罗蜜(多)。度即渡之意。《大乘义章》卷十二:“波罗蜜者,是外国语,此翻为度,亦名到彼岸。”谓菩萨乘此六度船筏之法,既能自度,又能度一切众生,从生死大海之此岸,[阅读全文:]
摘要: 三学(tisrahsiksah) Sanxue 佛教教义。学佛者必须修持的三种基本学业,即戒、定、慧。 戒亦称增上(卓越)戒学,指戒律。即防止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的过失。由于大小乘的不同,其戒律也有所不同。另外对出家的僧侣和在家的居士也有所区别。例如小乘有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大乘有三聚[阅读全文:]
摘要: 空(sunya) Kong 佛教教义。音译舜若。佛教用来表述“非有”、“非存在”的一个基本概念。佛教各时期、各派别对空的解释不一。在原始佛教中,空只是整个佛教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概念。部派佛教时期,这一概念成为当时争论的重点之一。大乘佛教时期,尤其是般若经系统的大乘思想则进而以空为其理论基础。从[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