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满文大藏经 ManwenDazangjing 汉文大藏经的满文选译编刻本。又称国语译汉全藏经或国语译大藏经。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根据汉文大藏经的编次和内容选出699部佛籍,译为满文编纂成藏。乾隆五十五年译编刻就,计108函,2535卷,共分为五大部类: 1、五大部诸经选收般若部各经22函[阅读全文:]
摘要: 蒙文大藏经 MengwenDazangjing 藏文大藏经的蒙文译刻本。又名《如来大藏经》或《番藏经》。先后四次译刻。 1、元大德(1297~1307)年间,在萨迦派喇嘛法光的主持下,由西藏、蒙古、回鹘、汉族僧众将藏文大藏经译为蒙文在西藏地区刻造刷印; 2、明万历(1573~1619)年间,[阅读全文:]
摘要: 巴利语系大藏经 BaliyuxiDazangjing 南传上座部所传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自传入锡兰(今斯里兰卡)后,于公元前29年在马塔勒的灰寺举行第四次结集,把历来口传心受的巴利语佛典第一次用僧伽罗文字母音译刻写在铜片和贝叶上。5~9世纪,锡兰多次派遣僧尼到东南亚地区传教,用各种不同文字字母音[阅读全文:]
摘要: 六足论(Satpadasastra) Liuzulun 小乘佛教说一切有部的六部论书的统称。该部基本典籍常被称为“一身六足”。“一身”指迦多衍尼子所著的《发智论》(异译《八犍度论》)。“六足”指《集异门足论》、《法蕴足论》、《施设足论》、《识身足论》、《界身足论》和《品类足论》。 ①《集异门足[阅读全文:]
摘要: 巴利三藏注疏 Balisanzangzhushu 佛教上座部律、经、论疏释的总称。原系古僧伽罗文,包括《大疏》等古代僧伽罗沙门的著述共28种。5世纪时,由觉音、法护、近军、佛授、大名等人译编为24种用僧伽罗字母写定的巴利语本。大部分是觉音的作品。其中律疏有律藏疏释、波罗提木叉疏释(又名戒本疏)2[阅读全文:]
摘要: 汉文大藏经 HanwenDazangjing 汉译佛教典籍的丛书。佛教传入中国后,其经典经过历代的翻译、流通,数量日益增多,最后汇集、编纂成“藏”,卷帙浩繁。 编次的形成据《隋书·经籍志》和《历代三宝记》载:梁武帝萧衍在天监十四年(515)于华林园中总集释氏经典,由沙门僧绍撰《众经目录》4卷。[阅读全文:]
摘要: 阿含(agama) ahan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各类阿含经的统称。为梵文的音译,也作阿晗、阿含暮、阿笈摩等。《长阿含经·序》意译为“法归”,谓阿含经乃“万善之渊府,总持之林苑”。《翻译名义集》卷四译作“无比法”,言此典为法之最上者。《一切经音义》卷二十四译作“教”或“传”,意指“教说”或“依师弟[阅读全文:]
摘要: 资福藏 Zifuzang 安吉州思溪法宝资福禅寺大藏经。开雕年月不详。南宋淳熙二年(1175)竣工。全藏599函,1459部,5940卷,千字文编次天字至最字,较《圆觉藏》增多51函。圆觉、资福两藏版式相同,所收经籍基本一致,而且圆觉版后又移藏资福禅寺,两者印本不易区别,故有资福本系在圆觉本的基[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