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教人物   
[0] 评论[0] 编辑

法融大师

目录

法融大师(594~657年)编辑本段


  法融大师,是禅宗牛头派的创始人。俗姓韦,润州延陵(江苏丹阳县延陵镇)人。十九岁(六一二年)入句容茅山从三论宗僧炅法师剃度。后从大明法师钻研三论和“华严”、“大品”、“大集”、“维摩”和“法华”等经数年。大明寂后,漫游各地,从盐官(今浙江海宁县)邃法师、永嘉旷法师等听讲各种经论,深有造诣;但觉全凭知解不能证入实际,因而复入山凝心宴坐,过了二十年习定的生活。
  唐初武德七年(六二四年)平定了吴越,左丞相房玄龄奏请淘汰寺庙僧徒,法融即挺身入京陈理,御史韦挺看了他的“表”辞情文并茂,和房玄龄协议后才把这事打消。贞观十年(六三六年)他到南京牛头山幽栖寺北岩下构筑一所茅茨禅室,日夕参究,数年之间,同住的法侣就有一百余人。这时牛头山的佛窟寺藏有佛经、道书、佛经史、俗经史和医方图符等七藏,是刘宋初年刘同空造寺时到处访写藏在寺里的著名经藏。法融得到佛窟寺管理藏经的显法师允许,在那里阅读了八年。摘抄各书的精要,然后回到幽栖寺,闭门从事研究。
  贞观二十一年(六四七年),法融在幽栖寺开讲“法华经”。永徽三年(六五二年)邑宰请他出至建业讲“大品般若”。江宁县令李修本又请他讲“大集经”。
  显庆元年(六五六年)司功萧元善再三请他住建初寺,次年(六五七年)即寂于该寺,时年六十四岁。
  法融和禅宗四祖道信的关系,“续高僧传”并无记载。明确的记述法融受道信印可为牛头禅初祖的事实,是晚出的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全唐文”第六百零六卷)、李华的“故径山大师碑铭”、“故左溪大师碑”(“全唐文”第三百二十卷)、李吉甫的“大觉师碑铭”(“全唐文”第五百一十二卷)和宗密的“禅门师资承袭图”等。
  法融的门下,据“续高僧传·法融传”说,他初入牛头山时有道綦和道凭,这两人的事迹都不详了。“宋高僧传”卷八有“昙璀传”,说昙璀晚年曾事牛头山法融,称法融为东夏的达摩。他受了法融诲示以后,即隐居于钟山,后入润州竹林寺。从最初的师承关系说,昙璀应该是牛头宗的第二世,但后来却公认智岩为二世。至于牛头宗法系六世的次第,都是比较后起的说法,而各种记载里也互有出入。唐刘禹锡的“融大师新塔记”以法融、智岩、法持、智威、玄素、法钦为牛头宗传承的次第,但未称为六祖。李华的“故径山大师(玄素)碑铭”所记的传承是:法融、智岩、慧方、法持、智威、玄素六世。这种系统传说在玄素(六六八~七五二年)生前似已成立。到了宗密时(七八〇~八四一年)更确定了牛头宗的世系,以法融为第一组,智岩第二,慧方第三,法持第四,智威第五,慧忠第六。又说智威的弟子有润州鹤林寺玄素,玄素的弟子有径山道钦(一称法钦),都是相承传授牛头禅的宗旨的。牛头宗的世系,后来即以此为定说。
  据宗密“禅门师资承袭图”说,牛头宗是从道信下傍出的一派。初祖慧融(即法融)禅师曾多年精研般若空宗,后遇道信印证所解。道信告诉法融说,此法从上以来只委一人,他已将法付与弘忍了,因而嘱咐法融说,可以自立一支。法融后来果于牛头山创宗,位当初祖,辗转传了六代。这一宗和南北二宗都没有关系。一说是法融在牛头山得自然智慧后,道信亲自过江去加以印证的。但道信当时住蕲州(今湖北蕲春)双峰山三十余年,为全国禅徒所仰望,法融到双峰山去问法是可能的。
  法融的著述,据“宋高僧传”卷十“唐天台山佛窟岩遗则传”说,遗则曾为法融的文集作序,其书三卷现已失传。现在所传的只有存于“全唐文”卷九百零八和“景德传灯录”卷三十中的“心铭”,共一百九十八句,每句四字。“心铭”主张:“心性不生,何须知见;本无一法,谁论熏炼?”又说:“菩提本有,不须用守,烦恼本无,不须用除。”这种思想显然

成为后来南宗所倡导的领悟说的先声。此外,据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十一及永明延寿“宗镜录”卷九十七所记,法融还有一种著作叫“绝观论”。此论近代出土的卷子本有四本(巴黎国民图书馆藏三本,北京图书馆有一本)。这些大概都是唐贞元十年(七九四年)前后的写本,篇幅似乎不完全,“宗镜录”卷九十七引文未见于他本,但第九卷及七十七卷所引之文,敦煌本都有。
  牛头禅的特色在于排遣多言,而著眼于空寂。所以从“宗镜录”卷九十七所引法融“绝观论”的文句看来,法融认为六根所缘的并悉是心,而心性又是空寂的。他说从境起解是智的作用,而自身心性是智境界。他从心的照用和静止的状态说明心的舒卷,“舒则弥游法界,卷则定迹难寻”。这和他在“心铭”中的“目前无物,无物宛然”的说法是一脉相通的。至于他的禅风,重在无心绝观,或绝观忘守。这和道信禅法以坐禅观心守一为主的,不很相同。所以他们中间的有无传授渊源,今人还是有异论的。
  据日本古经录所载,法融还有“注金刚般若经”一卷、“金刚般若经意”一卷、“维摩经记”二卷、“维摩经要略疏”一卷、“华严经私记”二卷、“法华名相”一卷(见“惠运律师目录”、“智证大师将来目录”和“东域传灯录”等),共有六部七卷之多,都已失传。
  (林子青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李通玄长者    下一篇 慧日大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