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忍大师
弘忍大师(601~674年)编辑本段
弘忍大师,俗姓周,湖北黄梅人,生于隋仁寿元年(六〇一年)。七岁时,从四祖道信(五八〇~六五一年)出家,年十三,正式剃度为僧。他在道信门下,日间从事劳动,夜间静坐习禅。道信常以禅宗顿渐宗旨考验他,他触事解悟,尽得道信的禅法。永徽三年(六五一年)道信付法传衣给他。同年九月道信圆寂,由他继承法席,后世称他为禅宗第五祖。因为四方来学的人日多,便在双峰山的东面冯茂山另建道场,名东山寺,时称他的禅学为东山法门。
中国禅宗从初祖菩提达摩到三祖僧璨,其门徒都行头陀行,一衣一钵,随缘而住,并不聚徒定居于一处。到了道信、弘忍时代,禅风一变。道信于唐武德(六一八年)初入黄梅双峰山,一住三十余年,会众多至五百。后来弘忍移居东山,又二十余年,徒众多至七百人这两代禅徒都定住一处,过著集体生活。他们实行生产自给,把运水搬柴等一切劳动都当作禅的修行;弘忍并认为学道应该山居,远离嚣尘。这是后来马祖、百丈等于深山幽谷建立丛林,实行农禅生活的指导思想。
唐显庆五年(六六〇年),高宗遣使召弘忍入京,他固辞不赴;乃送衣药到山供养。龙朔元年(六六一年),弘忍令会下徒众各作一偈,以呈见解,若语契符,即以衣法相付。上座神秀先呈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慧能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这句是比较通行的记载,敦煌本“坛经”此句作“佛性本清净”),何处惹尘埃”。弘忍以慧能见解透彻,遂授以衣法,叫他南归。咸亨五年(六七四年)十月二十三日,弘忍圆寂,年七十四,葬于东山之冈。开元中(七一三~七四一年)学士闾丘均为撰塔碑。代宗时(七六三~七七九年)谥为大满禅师。
弘忍的禅学传自道信。道信自说他的法门:一依“楞伽经”以心法为宗,二依“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弘忍常说:“欲知法要,心是十二部经之根本。”又说:“诸佛只是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宗镜录”卷九十七)这是他继承道信以心法为宗的设施。有弘忍评神秀的造诣说:“吾与神秀论‘楞伽经’,玄理通快”(“楞伽师资记”引“楞伽人法志”)。神秀后来答武则天问东山法门依何典诰时说:“依‘文殊般若经’一行三昧。”(见“楞伽师资记”)由此可知弘忍和道信的思想是一贯的。又道信说一行三昧的修法,引“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间,舍诸乱意,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号,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念念相续,即是念中能见过去、未来、现在诸,……如是入一行三昧者,尽知恒沙诸佛法界无差别相。”(“楞伽师资记”)弘忍也继承了这一思想,为他的门下建立念佛禅的理论根据。
弘忍的著作,未见记载。仅“楞伽师资记”及“宗镜录”等,散录其法语。“楞伽师资记”且说弘忍常萧然静坐,不出文记,只是口说玄理,默授与人。因此世传有“禅法”一本,云是弘忍禅师所说,是不确实的。但古来传有“最上乘论”(一称“修心要论”)一书,题为“第五祖弘忍禅师述”,朝鲜、日本都有刻本。论中设立问答,阐说守本真心为涅槃根本、入道要门、十二部经之宗和三世诸佛之祖。又说:“若有初心学坐禅者,依‘观无量寿经’,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这比弘忍原来说法似更有发展,当是后人所作。
弘忍会下的徒众极多。其及门弟子,据“楞伽师资记”和“历代法宝记”所载有十一人,“景德传灯录”所载有十三人,宗密的“圆觉经大疏钞”及“禅门师资承袭图”所载有十六人,总计见于记载的约二十五人。
“楞伽师资记”引用玄赜“楞伽人法志”的记载说,弘忍临终前二日,亲语玄赜说:“吾一生教人无数,好者并亡;后传吾道者,只可十耳。”于玄赜以外,更举出了上首神秀、资州智诜、白松山刘主簿、华州惠藏、隋州玄约、嵩山老安、潞州法如、韶州慧能、扬州高丽僧智德、越州义方。宗密“圆觉经大疏钞”卷三之下也举了十人,但人名稍有出入。新见的有襄州通、蕲州显、扬州觉三人。而以岭南新州卢行者慧能最为杰出。又宗密的“禅门师资承袭图”另举出弘忍门下十大弟子,新见的有业州法、江宁持二人。“景德传灯录”所举弘忍弟子十三人,其中新见的有扬州昙光、随州禅慥、舒州法照、枝江道俊四人。“宋高僧传”还载有在广州为慧能剃发的印宗、在大庾岭因慧能的启发而悟道的慧明和越州妙喜寺僧达三人,都出于弘忍门下。此外义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下)载有曾到印度那烂陀寺留学八年的智弘律师,也曾在黄梅弘忍门下参学过。还有慧能弟子智隍,本出弘忍门下,他修定二十年,后遇慧能弟子智策的启发,始往曹溪参学(“宗镜录”卷九十七)。以上二十五人,可称弘忍门下的著名弟子。他们弘化地域甚广,如慧能、印宗在广东,神秀在长安、洛阳、荆州、玄赜、玄约和道俊等在湖北,智诜在江苏,义方、僧达在浙江,法照在安徽,慧明在江西,各化一方,遂使东山法门传播于全国。因此,达摩一系的禅学,也可说从弘忍门下始发展成为一大宗派。而盛传其法的,首推慧能和神秀。慧能宗“般若”,开法于南方,神秀宗“楞伽”,传禅于北方,成为南顿北渐二系禅学的首导。
(林子青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