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沼大师
慧沼大师(650~714年)编辑本段
慧沼大师,一作惠沼(或惠照),俗姓刘名玄,祖籍彭城,后迁淄州,因此他亦称淄州沼。十五岁时,唐高宗为新生儿子(即睿宗)祈福度僧,他就此时受度出家。
相传他曾亲近过玄奘。青年时已博通经藏,讲“法华”、“般若”、“涅槃”等经。咸亨三年(六七二年)始从窥基、普光受学。慧解超群,被称为“山东一遍照”。他的唯识、因明诸疏,大概即在此时禀受师说渐次写成。窥基去世(六八二年)后,慧沼游行诸郡,讲经二十余年,同时写成了“金刚般若”等经疏,和“慧日论”、“了义灯”等著作。
慧沼晚年又在义净译场任证义大德。唐中宗神龙三年(七〇七年)曾召义净入宫同译经沙门九旬坐夏,他也参加在内(见“开元录”)。景龙四年(七一〇年)义净于大荐福寺译“浴佛功德”等经,“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等律,“唯识宝生”等论,慧沼与文纲、胜庄等同任证义。景云二年(七一一年)义净于大荐福寺译“称赞如来功德神咒”等经,和“能断般若论颂”等论,亦慧沼证义。慧沼所疏“金光明最胜王经”,即是义净的新译本。他晚年的思想受到义净的一些影响。
慧沼于开元二年(七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去世(见李邕碑文后日本释善珠记),寿六十四岁。他生平曾被驿征三次,诏讲二次,补纲维大德六次,敕译经论四次。他是慈恩宗的嫡传,或许因此受到当时朝廷的重视。
慧沼的著作现存有十种,共四十卷:一、“金光明最胜王经疏”十卷,经文是武周长安二年(七〇二年)义净译。疏文也同时写出,发挥了三乘五性的宗义,并订正以真如为三身正因的旧说。二、“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一卷,经文玄奘译。三、“法华玄赞义决”一卷,释窥基著「法华玄赞”中难义。四、“成唯识论了义灯”十四卷,与窥基的“成唯识论枢要”、智周的“成唯识论演秘”总称唯识三疏,多分祖述窥基学说加以阐明补充;对圆测、道证等诸家异说一一批判。五、“因明入正理论义纂要”一卷。六、“因明入正理论义断”二卷。七、“因明入正理论续疏”,慧沼自跋云:“于师曾获半珠,缘阙未蒙全宝”,这是因窥基著「因明入正理论疏”到了喻过部分就绝笔了,慧沼接著做了下文的注解,所以称为“续疏”。八、“大乘法苑义林章补阙”八卷,现存卷四、卷七、卷八。九、“能显中边慧日论”四卷,略名“慧日论”。十、“劝发菩提心集”三卷,第二卷中有受菩萨戒仪轨。
此外,慧沼的著作佚失了的还有“能断金刚般若经疏”、“发菩提心论疏”等十种二十九卷。
玄奘所传的瑜伽唯识学,由窥基的传述,建立了以三乘五性说为主的慈恩宗,又由日沙门道昭、智通、智凤、玄昉等传衍至日本而建立了日本的法相宗。慈恩宗窥基是奠定者,智周为传播者,而作为他们中间枢纽的就是慧沼。玄奘的学说虽然通过窥基等诸大弟子记录下来,但有许多微言奥义未见得尽能一一笔之于书。同时玄奘在世时,门下对于教理的见解本来就不一致,作为继承慈恩嫡传的慧沼,就担当了力排异说的任务。
慧沼的著作充满了追求真理的精神,他为了对真理的探讨,做到了“当仁不让于师”的地步。他不但对于圆测、法宝等前辈没有随便妥协的态度;就是对于窥基的主张,有怀疑的地方也要求得一个是非;甚至对于玄奘的教授,也要透过思考才接受。用这种服从真理的精神来治学,是值得后人效法的。由于他的努力,进一步充实并推进了窥基的学说。在西明与慈恩的论争中,慈恩之能得到最后胜利,慧沼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慧沼的弟子最著名的首推智周,他从慧沼学,于公元七〇三年和七〇六年,先后有日本僧人智凤、玄昉等来从他受学,回国弘传。智周的著作,很多是辅翼或解释慧沼的著述的。义忠、道巘、道邑、如理等当时也很出名。此外,碑序所载,还有惠冲微、惠胜说、耶含朏、惠日、福林、无著、惠融、惠祥、惠光、惠灯、惠嵩、惠先等。
(隆莲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