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源俗语   
[1] 评论[0] 编辑

空门

目录

空门编辑本段


  佛教以观察诸法“空性”为入道的法门,故称“空门”。一切事物从因缘相待而产生,没有固定不变的自性,虚幻不实,谓之“空”。如《大智度论》卷二十所说,进入“涅槃(不生不死)城”有三个门: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空门”的内容很多,有我空、法空、有为空和无为空等。《大般若经》说“十六空”,《大智度论》说“十八空”,天台宗把“空门”列为“四门教法”之一,即有门、空门、亦有亦空门和非有非空门。在佛学上,本质上的“空”和现象上的“有”是统一的。“空门”在佛教中举足轻重,因以指称佛法。如唐·王维《叹白发》诗:“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亦指佛寺。如郁达夫《西游日录·游西天目》:“我们都有点未乐而忘返,想学学这天目山传说中最古的那位昭明太子的父亲,预备着把身体舍给了空门。”昭明太子的父亲梁武帝,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僧。佛寺称为“空门”,佛寺中的僧人也就称为“空门子”了。如《释氏要贤》卷上说:“出家人由此门(空门)入涅槃宅,故号空门子。”诗中亦以“空门”指冷落的门庭。如唐·陶翰《燕歌行》诗:“雄剑委尘匣,空门唯罗雀。”(李明权)

附件列表


1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定力    下一篇 参禅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