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三藏法数   
[0] 评论[0] 编辑

十八支

目录

十八支编辑本段


  ﹝出法界次第﹞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三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
  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欲界修色界定,故以色界为未到地也。)
  [二、观支],细心分别名观,谓行者既证初禅功德,即以细心分别此禅定中色法,诸妙功德,境界分明,是欲界之所未有也。
  [三、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者初发禅时,乃有喜生,所舍欲界之乐甚少,今得初禅,利益甚多,如是思惟,欢喜无量也。
  [四、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发初禅时,喜踊之心既息,则恬然静虑,而受怡悦之乐也。
  [五、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谓行者初证禅时,心依觉观喜乐之法,故有细微之散;若喜乐心息,自然心与定一也。
  二禅天定四支:
  [一、内净支],心无觉观之浑浊,名内净。谓行者欲离初禅,种种呵责觉观;觉观既灭,则心内净也。
  [二、喜支],欣庆之心名喜,谓行者初得内净时,得免觉观之患,而获胜定内证之喜无量也。
  [三、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喜踊之情既息,则怡然静虑,而受怡悦之乐也。
  [四、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谓行者喜乐心息,则心与定一,澄渟不动也。
  三禅天定五支:
  [一、舍支],离喜不悔名舍,谓行者欲离第二禅时,种种呵责二禅之喜,喜既灭谢,则发第三禅之乐。若证三禅之乐,则舍二禅之喜,不生悔心也。
  [二、念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发第三禅之乐,则乐从内起,应须爱念将息,则乐得增长也。
  [三、慧支],解知之心名慧,谓行者既发第三禅之乐,此乐微妙,难得增长,若非善巧解慧,则不能方便长养也。
  [四、乐支],怡悦之心名乐,谓行者发第三禅乐已,若能善用舍念慧之三支,将护此乐,乐则遍身。若离三禅,则余地更无遍身之乐也。
  [五、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谓行者受乐心息,则心自与定法为一,澄渟不动也。
  四禅天定四支:
  [一、不苦不乐支],不苦不乐,中庸之心也。谓行者欲离第三禅时,种种呵责于乐,乐既谢灭,则不动之定与舍俱发,故内心湛然,无苦无乐也。
  [二、舍支],离乐不悔名舍,谓行者既得第四禅不动真定,则舍第三禅难舍之乐,不生悔心也。
  [三、念清净支],念即爱念,谓行者既得第四禅真定,当念下地之过,复念自己功德,方便将养,令其不退,进入胜品也。(下地者,即三禅也。)
  [四、一心支],心与定一,名一心。谓行者既得第四禅之定,用前舍念二支将护,则心无所依,泯然寂静,一心在定,犹如明镜不动,净水无波,湛然而照,万象皆现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十六特胜    下一篇 十六观门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