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中国佛教   
[0] 评论[0] 编辑

法华经玄义

目录

法华经玄义编辑本段


  《法华经玄义》具名《妙法莲华经玄义》,略称《法华玄义》,十卷(或二十卷),隋智顗说,灌顶记。这是天台宗详释《妙法莲华经》题名的主要著述,为天台三大部之一,即天台宗开祖智顗大师立五重玄义解释《妙法莲华经》的标题,开说一经的要旨,弟子章安灌顶笔录成书。智顗开说《法华经》的要旨有两次:第一次是陈废帝光大元年(567),在金陵瓦宫寺;第二次是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在荆州玉泉寺。现行的《法华玄义》,是第二次讲说的记录。

  本书详说《法华经》的义旨,并且阐明《法华》开显法门的纯圆独妙,以确定《法华经》在佛一代所说诸经中的位置。

  本书的组织,是以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重玄义为骨干,更在前面作七番共解。七番是标章、引证、生起、开合、料简、观心、会异七科,通解五重玄义。然后就五重玄义的每一重又各各详细分别解释。

  七番共解的第一番标章,内分列释名、辨体、明宗、论用、判教五章的名称及其要略;第二番引证,援引佛语来证明建立五章的根据;第三番生起,阐明五章前后生起从粗到细的次第;第四番开合,五章通释《法华》一经,为令易于了解,而作五种、十种及譬喻等三种开合解释;第五番料简,问答料简有关五章的异议;第六番观心,令从标章到料简一一都入观心一门;第七番会异,会释五章与四悉檀的同异。

  正说五重玄义的第一重释名,其中又分作四段:一、判经名的通别,"妙法莲华"是别名,"经"是通名。二、定妙法的先后,标题为便于称名,所以先妙后法,解释为便于析义,所以先法后妙。三、出旧解,略举道场观、会稽基、北地师、光宅云四家的旧解。四、正解"妙法莲华"经名。

  "法"即十界十如权实之法,亦即宇宙万法,把它概括作众生法、佛法、心法三种,而依《法华经》圆融三谛的义旨,说这三种法融妙不可思议、无差别。

  "妙"有相待、绝待二种:和粗相对待而称为妙,叫作相待妙,例如半字和满字相对待,半字是粗、满字是妙,常无常、大小亦然;不因和粗相对待而称为妙,叫作绝待妙,例如法界是一个整体,不再有其他的法可以和它互相形比,无可对待而称为妙。众生法、佛法、心法,都具备相待、绝待二妙,所以称为妙。更开迹门(如来从久远之本,以垂近成之迹)、本门(如来开近成之迹,以显久远之本)两种十妙,这两种也都具备相待、绝待二妙。迹门十妙是:一、境妙,是说如下的智妙所观照的宇宙一切万法,智顗把它概括作十如、十二因缘、四谛、三谛、二谛、一谛、无谛七科。十如等境都是圆融不可思议的妙法,只有佛才能够穷尽,是诸佛所师,所以称为境妙。二、智妙,是说照了十如等境妙的观智,有一世智乃至二十妙觉智等,境既然妙,智自然也和它相称,境智不可思议,所以称为智妙。三、行妙,是说用智妙观察境妙的修行,有一行三昧、止观、闻思修或戒定慧、四念处、五门禅、六波罗蜜、七善法、八正道、九种大禅、十境或十乘观法等,行行融通,一行即一切行,由于智妙,行也随着圆妙不可思议,所以称为行妙。四、位妙,是说修行所历的价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是妙行所契,所以称为位妙。五、三法妙,是说妙位所住的真性、观照、资成三法,也就是三轨(三种轨范):真性轨是说在果位的境妙,即真实的法体;观照轨是说在果位的智妙,即破惑显理的智用;资成轨是说在果位的行妙,即彼此相依起用的万行。名字虽然有三种,只是一个大乘法。前面所阐明的诸谛即是真性轨的相貌,诸智即是观照轨的相貌,诸行即是资成轨的相貌;而前面所阐明的诸位,只是修行此三法所证果。宇宙的法法都妙,并非只此三法,一切三法亦复如是,三轨、三道、三识、三佛性、三菩提、三大乘、三身、三涅槃、三宝、三德等,彼此同一意义,自它类通,所以称

为三法妙。六、感应妙,是说具备上述的四妙与三法,成就因圆果满的佛身,寂而常照,众生能以圆机相感,即以妙应相应,如同水不上升,月不下降,而一月普遍影现在众水当中,不可思议。七、神通妙,是说佛为化益众生,示现药树王身如意珠王身等身轮,毒鼓天鼓等口轮,随自意随他意等心轮,善权方便,称道机宜,转变自在,不可思议。八、说法妙,是说如理圆说十二部法,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能诠的言教、所诠的义理都甚深微妙不可思议。九、眷属妙,是说佛出世时,十方诸大菩萨,或以神通来生,或以宿愿来生,或以应现来生,辅佛行化,如同世间眷属,天性亲爱,更相臣顺。十、利益妙,是说诸佛所作感应、神通、说法三妙都不唐捐,沾溉地上清凉益、小草益、中草益、上草益、小树益、大树益、最实事益等七种利益。如同云行雨施,草木各得生长。以上是迹门十妙。本门十妙是:一、本因妙,是说甚大久远的畴昔,释迦牟尼佛本初在因位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时所修的妙因。二、本果妙,是说本初所行圆妙之因,初证得究竟常乐我净的妙果。三、本国土妙,是说本佛所住的净妙国土。四、本感应妙,是说既已成果,即有本时所证二十五王三昧,一一三昧中皆有慈悲誓愿冥熏法界,机感妙应,寂而能照。五、本神通妙,是说昔时所得的无记化化禅(任运成就,不须作意,化复能化)和本初在因地时的各种慈悲相合,现希有事,启发最初可度的众生。六、本说法妙,是说往昔初坐道场始成正觉所说醍醐妙法,令诸菩萨发大道心,至今皆住不退。七、本眷属妙,是说迹化的眷属,其实是过去久远本地本佛的内眷属。八、本涅槃妙,是说迹化的涅槃,是常住本寂的涅槃垂迹。九、本寿命妙,是说本地本佛的寿命,劫数长远,不可思议,和迹化的寿命有长短远近不同。十、本利益妙,是说远从本地成道以来,八番十番饶益本时的业、愿、通、应等眷属,皆令得到利乐。

  以上解释妙法,以下解释莲华,妙法深意,借"莲华"的譬喻来加以显示。莲华具有六义,即以譬喻佛法界的迹本两门:一、为莲故华,譬喻为实施权。二、华开莲现,譬喻开权显实。三、华落莲成,譬喻废权立实。这三种譬喻迹门从初方便引入大乘,终竟圆满,称为迹门三喻。四、华必有莲,譬喻从本垂迹。五、华开莲现,譬喻开迹显本。六、华落莲成,譬喻废迹显本。这三种譬喻本门始从初开终至本地,称为本门三喻。又莲华还譬喻十如、十二因缘、四谛、三谛、二谛、一谛、无谛等法。

  "经"是梵语"修多罗"的意译,古来有翻译的,有不翻的,今和合两家,分列五义:一、明有翻,二、明无翻,三、和融有无,四、历法明经,五、观心明经。

  第二重辨体,分作七段:一、正显经体,二、广简伪,三、一法异名,四、入体之门,五、遍为众经体,六、遍为诸行体,七、遍为一切法体。其中正显此经以一实相印(宇宙万法当体即是实相的妙体)为体。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槃、佛性、如来藏,中道、第一义谛等,都是实相的异名。众经、诸行、一切法都以实相为体,而入体相之门是教行。

  第三重明宗,分作五段:一、简宗体,二、正明宗,三、众经同异,四、明粗妙,五、结因果。其中正明此经是以佛自行因果为宗,或以合师弟因果为宗。

  第四重论用,分作五段:一、明力用,二、明同异,三、明历别,四、对四悉檀,五、悉檀同异。其中正明此经是以断疑生信为用,即用佛菩提的权实二智,在迹门中断三乘的权疑,生一乘的实信;在本门中,断菩萨执着方便近迹的权疑,令生本地久远实成深远不可思议的实信。

  第五重判教,分作五段:一、大意,二、出异,三、明难,四、去取,五、判教。其中先批判"南三北七"的旧说,次立"五时八教"的教判,而判《法华经》为超越八教纯圆独妙,并以涅槃五味中的醍醐为譬。

  本书末

尾附有《记者私录异同》一篇,是灌顶记录智顗所说后的附记,其中分为杂记异闻与推尊师说二段。杂记异闻中又分为四:一、阐明《般若》与《法华》的同异,二、阐明经论中诸藏的离合,三、阐明四教名义的依据,四、批判古时"七阶五时"教判的穿凿。

  本书的注释,有唐湛然的《法华玄义释籤》二十卷,宋法照的《法华经玄义读教记》五卷,宋从义的《法华玄义补注》三卷。本书的节本,有明传灯的《法华经玄义辑略》一卷,智旭的《法华经玄义节要》二卷。此外有关的撰述,有唐湛然《法华经玄义科文》五卷,宋善月的《法华大部妙玄格言》二卷,有严的《法华经玄籤备检》四卷,智铨的《法华经玄籤证释》十卷,清灵耀的《法华经释籤缘起序指明》一卷。

  本书虽是解释经题,内容却是判释佛一代时教,也可说是天台宗对于全佛教的概论,可称为以往中国佛教学人卓越的佛教研究成果。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阴经    下一篇 菩萨戒本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