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教人物   
[0] 评论[0] 编辑

一源宁公

目录

一源宁公《补续高僧传》编辑本段


  永宁。一源字也。自号虚幻子。淮东通州朱氏子。朱氏故宦族。六岁入乡校。能了经籍大义。九岁离俗。依族●模上人于利和寺。河南王童。奇其幼而器之。属僧司。给牒度为沙门。自是蓬累出游。历见诸禅老。无所契。于焦子山。精修禅定。稍涉睡错。则戴沙运甓。悬板坐空如是者五年。至淮西太湖山。求证于无用宽公。公门庭严峻。师方入户。厉声叱出之。师作礼于户外。合爪而立。久之乃许。入见。问曰。何处人。师曰通州。曰淮海近日盈虚若何。曰沃日滔天。不存涓滴。曰不著槽道。曰请和尚道。公便喝。师退就禅室。彻夜不寐。一旦闻公举云门一念不起语。声未绝有省。公命举偈。偈罢。振威一喝。师曰。喝作么。公曰。东瓜山前天地匾担。捉住清风剥了皮。师不觉通身汗下。曰。今日方知和尚用处。报侍三年。因以断崖义所赞巳像。亲署一花书。授师曰。汝缘在浙逢龙。即住遇池便居。延祐中。往广德。缚茅于大洞中居之。无何。宜兴之龙池。请师建立禅居。师以名符悬记。欣然赴之。结屋数十间。命曰禹门兴化庵。山颠有龙池。龙出每大水。民甚苦之。师召龙。受三皈戒。龙不复出。师居之久。复厌其未幽邃也。择绝巘作室以居。至壁立如削处。斫木为栈。钩环连锁栖板于空中。足不越户限者二年。师以退隐为心。间迫于不得巳。勉一出焉。俄以疾归龙池。至正壬午。江南行宣政院。命师主大华藏寺。师与龙门膺伐之。明年复命补天童。师坚以疾辞。宋文宪谓。师得法之后。固拳以庶人为急。及主大刹同屡退养龙池。虽天童实厕五山。亦摇首弗顾。其高风峻节。如祥麟威凤。可望厕不可即。何其贤耶。至正戊子。有旨。趣入说法于龙光殿。上悦。赐金襕法衣玉环师号。寻奉旨。函香至五台。感祥光五道之瑞。升辞南还。道起维扬。镇南王。率嫔妃等。延师入宫。禀受大戒。遣司马护还龙池。入我明洪武己酉夏六月。示微疾。属弟子裁纸制内外衣。曰。吾将逝矣。或以药亦如是进。麾去之。自兴化庵移龛。至绝巘所居。昧爽。师起沐浴服纸衣。索笔书偈云。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天飞雪。书毕。侧卧厕化。茶毗。现五色光。齿牙舌轮。及所持数珠。皆不坏。舍利无鼻。烟至中林。亦累累然生。人竞折枝取之。淘汰灰土。获者亦众。门人等。分余骨与不坏者。五处建塔焉。师气貌雄伟。身长七尺有余。吐音洪亮。其接物也。不以迹贱异其心。所至无不倾向。若中书右丞相朵儿只。江浙行省左丞相别不花。赵文敏公孟俯。冯内翰子振。尤所宾礼者也。四民来献乡瞥衣履者。肩摩厕袂接。既无虚日。师受之即以施人。曾无诧发系吝。其自处则布袍粝食。沛然若有余。凡发为文偈。了不经意。引纸行墨。厕空义自彰。有四会语录。行世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桐江大公    下一篇 玉泉琏禅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