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教人物   
[0] 评论[0] 编辑

慧可禅师

目录

慧可禅师(487~593年)编辑本段


  慧可禅师,一名僧可,是中国禅宗的第二祖。俗姓姬,虎牢人(今河南荥阳县)。他少为儒生时,博览群书,通达老庄易学。出家以后,精研三藏内典。年约四十岁时,遇天竺沙门菩提达摩在嵩洛(今河南嵩山──洛阳)游化,即礼他为师。慧可从达摩学了六年,精究一乘的宗旨。达摩寂后,他即在黄河近边一带韬光晦迹;但因早年已名驰京畿,许多道俗前访问道,请为师范,他随时为众开示心要,因而道誉甚广。
  天平初年(五三四年)慧可到了东魏的邺都(今河南安阳市北),大弘禅法,有些学者不能理解他的学说,时常发生争辩。当时门下拥有千人的著名学者道恒,竟指慧可所说法要为“魔语”,密遣上足弟子和慧可诘难。但他的弟子听了慧可说法后欣然心服,反而不满道恒。道恒因此更加怀恨慧可,甚至贿赂官吏,企图加以暗害。其间似乎和慧可宣传宋译“楞伽”的理论有关。起初,达摩把四卷“楞伽经”授慧可说:“我观汉地,唯有此经。仁者依行,自得度世”。慧可就宣扬此经,但因宋译“楞伽”文较难解,不如北魏菩提流支所译的十卷“楞伽经”文字流畅,所以当时北魏的学士多鄙视它。由于刘宋和北魏两译“楞伽”学说之争,牵涉到菩提流支,后世智炬的“宝林传”等遂出现诬蔑菩提流支因禅学思想不同而毒害达摩的记载。
  慧可在邺都既受异派学者的迫害,其后即流离于邺卫(今河南安阳、汲县)之间,所以到了晚年,并没有多少随从的弟子。但三论宗的学者慧布(公元五一八~五八七年)北游邺都时,曾慕慧可而前去叩问禅法,得到印证。北齐天保初年(五五〇年)著名禅学者向居士致书慧可请教,并以诗文问答,受到了慧可的许多启示。
  在北周建德三年(五七四年)武帝进行灭佛运动,慧可和同学昙林曾努力保护经典和佛像。后来他又南行隐居于舒州皖公山(今安徽潜山县),在这山里传法给三祖僧璨。周武灭佛停止后,他又回到邺都。隋开皇十三年(五九三年)入寂。
  谈到慧可的禅法,就令人想到他的“断臂求法”的传说。智炬“宝林传”卷八载唐法琳所撰“慧可碑”文,记载慧可向达摩求法时,达摩对他说:求法的人,不以身为身,不以命为命。于是慧可乃立雪数宵,断臂表示他的决心。这样才从达摩获得了安心的法门。因此“雪中断臂”就成为禅宗一个有名故事而广泛流传。但唐道宣“续高僧传”卷十六“慧可传”只说慧可“遭贼斫臂,以法御心,不觉痛苦”,未提到求法事,因而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值得研究。但后来有关禅学的史籍,如净觉“楞伽师资记”、杜朏“传法宝记”、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三、契嵩“传法正宗记”卷六等,多承袭法琳说而否定道宣之说,从而慧可这段“雪中断臂求法”的故事,仍为一般禅家所传诵。
  慧可的禅学思想传自达摩,特别是达摩传授给他的四卷“楞伽”重视念慧,而不在语言。它的根本主旨是以“忘言忘念、无得正观”为宗。这个思想经过慧可的整理提倡,给学禅的人以较大的影响。
  慧可又曾用诗句来表达他的禅学见解,他答向居士的函问说:“本迷摩尼是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观身与佛不差别,何须更觅彼无余(涅槃)?”这是用简明理路表达出来的禅意。达摩“理入”的根本意义在于深信一切众生具有同一真性,如能舍妄归真,就是凡圣等一的境界。慧可继承这个思想,指出生佛无差别的义理,直显达摩正传的心法。
  从敦煌发现的禅宗文献看来,其中有许多断简残篇被认为是慧可所说的法语。铃木大拙所编“少室逸书”的“杂录”第二之八十一至九十则,即是此类。其中第八十三则关于“忏悔”的故事和“宝林传”卷八所载唐房管撰“三祖僧璨碑文”的说法是完全一致的。
  房管的“僧璨碑文”,记僧璨请慧可为他忏悔。慧可说:“将汝罪来,与汝忏悔。”僧璨

觅罪不得。慧可就说:我已经为你忏悔了!“少室逸书·杂录”第八十三则的记载和上面的问答形式大体相同,只加上一句僧璨最后答慧可时说“罪无形相可得,知将何物来”而已。
  后来宋“景德传灯录”卷三即据此写成这样的一则公案。这种罪性本空的思想,成为后世禅家最乐道的一种说法。由于僧璨有这个体会,慧可才传法给他。
  慧可著名的弟子是僧璨和僧那,但两人在“续高僧传”都没有独立的传记,只在同“传”卷三十五“法冲传”中说到禅宗的师承时,言可禅师后有璨禅师(即僧璨)、惠禅师、盛禅师、那老师、端禅师、长藏师、真法师、玉法师。以上八人,没有留下文字记录。留下著述的有善禅师(出“楞伽抄”四卷)、丰禅师(“疏”五卷)、明禅师(“疏”五卷)、胡明师(“疏”五卷)。此外远承慧可系统的有大聪师(出“楞伽疏”五卷)、道荫师(“抄”四卷)、冲法师(“疏”五卷)、岸法师(“疏”五卷)、宏法师(“疏”八卷)、大明师(“疏”十卷)等。
  僧那,略称那禅师。据“慧可传”:他本是个儒家学者,年二十一岁时在东海(今山东)讲“礼记”和“周易”,有弟子数百人。后来到了相州(今河南安阳市北),遇到慧可说法,即率领学生十人从他出家受道。
  (林子青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鸠摩罗什    下一篇 慧远大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