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真居士
朱淑真居士(约西元10、11世纪)编辑本段
朱淑真,是我国宋代文坛上与李清照交相辉映的一位女作家。关于她的身世经历,由于缺乏完整的记载,现在能知道的已很少,甚至连她的生活时代也模糊不清了。有人说她是北宋人,有人说她是南宋人,一般则认为她大约生活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期之间。本文根据她的作品和前人的零星记载试图勾画出这位女作家一生的大概情形。
朱淑真出生于钱塘(今浙江杭州)一书香仕宦之家,少女时代的淑真聪颖秀丽,风流蕴藉,特别喜爱文学,很早就会作诗填词,又工书法绘画,善弹琴歌曲,俨然是闺秀淑媛的风范。不幸的是,由于错嫁郎君,她的一生开始陷人了悲惨的遭遇,不久便芳龄早逝,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叹息。宋人魏仲恭说她“早岁不幸,父母失审,不能择伉俪,乃嫁为市井民家妻。一生抑郁不得志,故诗中多有忧愁怨恨之语。”(《断肠集序》)封建社会的女子婚姻只能听从父母之命,由于父母的草率,一失足而成千古恨。她的丈夫姓名不详,只知是个“市井细民”,后来在淑真家庭的帮助下,终于经考试做了官。淑真也曾随夫“从宦东西”,但由于两人志趣相异,做了官的丈夫又经常在外寻花问柳,二人终于分道扬镳。淑真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边。但内心的孤独,加之“弃妇”的名声,使她难解苦闷。她尝试皈依佛教,为此自号“幽栖居士”。“幽栖”,正是她对自己的心情和处境恰如其分的表达。不过她最终还是没有得到解脱,不久怨恨而死。她死后,父母依其生前归佛的志向,按照佛教火化的惯例,将其尸体“并其平生著作荼毗之”。
淑真在她短短的一生中,以其含恨的笔端写作了大量的作品,可惜的是她的作品大都随其芳魂而烟消。后人将其生前就已为人传诵的诗词辑为《断肠集》,虽然已“百不一存”,但仍可一窥她的思想和风格。后人评价其“文章幽艳,才色娟丽”,“清浅流丽,排恻真挚”,“实闺阁所罕见者”。在这篇有限的集子中,我们也不难寻觅到女作家的空门痕迹。其中有一首《画王庵道姑壁》:“短短墙围小小亭,茅檐疏玉响泠泠。尘飞不到人长静,一篆炉烟两卷经。”这是首游庵的题诗,描写了茅庵中佛意盎然的清净景色。又如她的《秋夜牵情》:“纤纤新月挂黄昏,人在幽闺欲断魂……益悔风流多不足,须知恩爱是愁根。”显露的是看破红尘,无意留恋人间恩爱的出世之情。另外在后人为她写的《纪略》中,曾提到“淑贞寄居尼庵,日勤再生之法”云云。这种情形在她后期生活中虽有可能,但其说无据,《四库全书提要》中对此已作了评语。
(史向前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