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居士
黄庭坚居士(1045~1105年)编辑本段
黄庭坚,字鲁直,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英宗治平年中,登进士第,授太和知县,庭坚为政平易,受民爱戴。曾游皖中山谷寺,因乐其泉石胜景,遂自称“山谷居士”。元祐年初,入朝为秘书省校书郎(掌校勘书籍,订正讹误),多加修撰《神宗实录》,后因党祸之争,以修实录多有不实的罪名贬谪到偏僻的西南黔州(今四川彭水县)安置,徽宗崇宁四年(一一〇五年),客死宜州(今四川宜宾市)贬所。
黄庭坚是宋代著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诗词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虽出自苏轼门下,而与苏轼齐名,有“苏黄”之称。但庭坚起初喜作艳词,流于淫俗不堪。有次谒见圆通法秀禅师时,秀惮师讥斥道:“大丈夫翰墨之妙,甘施于此乎?”又警告他说:“汝以艳语动天下人淫心,不止马腹中,正恐生泥犁身。”庭坚闻言,悚然有省,拜谢悔过,从此中绝艳词,并锐志佛道。(见《五灯会元》卷十七,《太史黄庭坚居士》)还著有《发愿文》,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酒色,但朝粥午饭而已;随顺如来,入一切智。(详见《居士传》卷二十六,“本传”)
庭坚出自“苏门”,受苏轼禅学影响正在情理之中,加上他的家乡(分宁),本是古尊宿道场,自幼受禅学熏陶。在以后的仕宦生涯中,庭坚与禅师们有广泛交游,除圆通法秀,还有晦堂祖心、死心悟新、灵源惟清等禅师。他长期师事晦堂祖心禅师,得其心要。据载,庭坚有次问晦堂“佛祖宗旨”,禅师回答说只如孔子之道,如《论语》上云:“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能理会孔子之话也就理会佛祖宗旨了。庭坚乃进士高第,于是不加思索,顺口答出。禅师连忙摆手,示意答错了。庭坚茫然不解。后日,庭坚随禅师走在山道上,时值路边桂花盛开,晦堂启问:“闻到桂花香吗?”庭坚说:“闻到了。”禅师笑道:“吾无隐乎尔。”庭坚恍然大悟,遂拜地称谢。(见《五灯会元》卷十七,“本传”)禅师去世后,庭坚为其撰题塔铭以祭之。
晚年谪居黔州时,“制酒绝欲,读《大藏经》凡三年。”,(《佛祖统记》卷四十六)又参拜死心禅师,普报书死心曰:“今谪官在黔州道中,昼卧觉来,忽然廓尔。寻思平生被天下老和尚谩了多少。唯有死心道人不肯,乃是第一相为也。”(《罗湖野录》卷上)视死心禅师为第一慈悲恩师。庭坚晚年写的《题王居士所藏王友画桃杏花》云: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不到家。从此春风春雨后,乱随流水到天涯。”诗中表达作者几十年习禅的收获和对宦海生涯的厌倦。灵源惟清对黄庭坚的禅学给予了肯定,有偈寄赠,云:“昔日对面隔千里,如今万里弥相亲。寂寥滋味同斋粥,快活谈谐契主宾。”(《罗湖野录》卷中)黄庭坚不仅自已深入禅学,还勉励他人学习,或与禅师交游。他说道:“治病之方当深求禅悦,照破生死之根,则忧、畏、淫、怒无处安脚,病既无根,枝叶安能为害?投子聪老是出世宗师,海会演老道行不愧古人,皆可亲近。”(同上)
贬黔州时,庭坚曾在涪江岸边筑精舍独居,修练净土,故又号“涪翁”。曾自选其诗文名《山谷精华录》。死后有《山谷内外集》传于世。
(史向前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