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遵勖居士
李遵勖居士(约西元10世纪)编辑本段
李遵勖,字公武,又字和文,山西上党人,英姿焕发,有文武之才,举进士后,纳娶宋真宗女万寿长公主,为附马都尉(军队中比将军略低的武官),累官至镇国军节度使(总揽数州军事)。公武性尚朴素,有气节,其立言行事于时政多有补益。(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第一五六页)
公武笃信佛法,躬持净戒,于佛法尤好禅度,后得心法于谷隐蕴聪禅师,其得法偈云:“学道须是铁汉,著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五灯会元》卷十二,《附马李遵勖居士》)谷隐禅师嗣法临济宗,临济思想的特点之一是提倡“随处作主,立处即真”的自悟,公武之偈是深得其法的。
公武不乐仕宦,平居期间常探索佛典,寒暑不断,曾请求辞职退处山林,皇上不许,于是就常与众僧侣聚会府中,谈论终宵,或访隐林薮,也不计远近;曾因过于护持佛教遭到贬职,却仍不稍后悔,笃信如一。(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第一五六页)公武与居士杨亿(大年)及楚圆慈明禅师往来甚密,为法门好友。大年死时,公武身著丧服亲往凭吊。并致书慈明禅师说:“海内法友,唯师与杨大年耳。大年弃我而先,仆年来顿觉衰落,忍死以一见公。”言语凄切。禅师接到书后,遂至京师,与公武相处一月有余,日夜相伴。公武临终时作有一偈献给禅师,偈云:“世界无依,山河非碍。大海微尘,须弥纳芥。拈起仆头,解下腰带。若觅死生,问取皮袋。”说后泊然而逝。禅师恸哭不已,临圹而别。(见《五灯会元》卷十二,《石霜楚圆禅师》)
公武著有《天圣广灯录》,为宋代著名的灯录之一。后被收录进释普济的《五灯会元》。
公武家世信佛,其父亲崇矩官至宰相,正信佛法,兼好老庄。(见《中国佛学人名辞典》第一五二页)其次子端愿(公谨)年少时慧敏异常,喜闻禅书。结婚后,官至太尉(军队中武官的最高级别),然笃志佛道益坚。曾在自家后园筑室邀达观禅师居住,朝夕姿参,常至废寝忘食,终于得其真传。他自叹未遇达观禅师前,“只知贪程,不觉磋路”。他叙述自己的悟道说:“三十八岁,懵然无知;及其有知,何异无知。”临终时官至太子太保(辅导太子的官职)。(见《五灯会元》卷十二,《节使李端愿居士》)
(史向前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