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教人物   
[0] 评论[0] 编辑

镜盦长老

目录

镜盦长老(1900~2000年)编辑本段


  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有三大佛教团体,一、是“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雪兰莪分会”(吉隆坡在雪兰莪州之境内),二、是吉隆坡卫星城市“八打灵观音亭”,三、是吉隆坡的“首都佛教会”。八打灵观音亭,是出身闽南雪峰崇圣寺的镜盦长老所创建。同时,首都佛教会,及佛教会会址的“首都佛教大厦”,也是镜老参与、推动而成立、建造的。近年来,八打灵观音亭名扬国际,镜盦老和尚也声誉日隆。
  镜盦长老,俗家姓李,福建福州人,出生于一九〇〇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他是家中独子,幼年因一位年长的亲戚出家,天天跑到庙中探望,十分向往寺院生活,因此也向父母要求出家。父母不许,他自动剃光头发,以示决心。父母无奈同意,所以在他十五岁的时候,依福州庆城寺常悟法师剃度出家,时为一九一五年。一九一八年,在鼓山涌泉寺受具足戒,并入鼓山佛学院受学。镜老在佛学院读了三年,出外朝礼名山,参访诸大丛林。之后回到闽南,于雪峰崇圣寺任执事,多年之后,晋升为监院。一九三一年后,曾当选为中国佛教会福建省分会常务理事,代理事长。在此期间,他曾创办佛教医院,中日战争前,他为筹措建院经费,曾到星马地区募化。
  抗战胜利后,他打算在雪峰下院的法海寺创办佛教中学,因此和参与创校的陈煌琳居士等人,二度赴星马募化。西元一九四九年因国内时局剧变,政权易主,动乱期间,他一时回不到闽南,因而接受当地信徒的请求,在吉隆坡留下来,在市区内设立道场,随缘弘化。
  一九五二年,雪兰莪州政府为疏散首都吉隆坡市区内过多的人口,选定八打灵为卫星城市,拟定奖励条件,鼓励居民迁居到八打灵,开发新都市。而当时八打灵是一片人烟稀少的荒芜地区,市民反应冷淡,乏人问津。而镜老却独具慧眼,力排众议,在八打灵第四区买下一片土地,先建了几间简陋的平房,命名曰“观音亭”。
  镜老默默的在观音亭弘化,以待因缘成熟。果然在以后十余年中,随著居民的增多,八打灵成为吉隆坡的高级住宅区,也成为一个商业的卫星市。观音亭也因而信徒日多,镜老法誉日隆,护法者日众。这时原来的几间平房不敷应用,乃与护法居士共议计画改建。新建的观音亭,于一九六七年落成,是年七月二十二日举行落成典礼。一九七〇年,镜老与信众们为观音亭的观世音菩萨像重装金身,七月十八日举行开光典礼。
  有千余信众参加这一项盛典,马来西亚特别任务部部长李孝友,也是与会的贵宾之一。他即席发表演说,认为:
  世人生活在一个危机重重的世界里,因而感到忧虑和失望,但我们不能逃避这种残酷的现实,如果要解救这个世界的危机,及挽救人类的沉沦,就需要汇集宗教领袖、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共同研讨。......尤其重要的是宗教家及宗教信徒,以佛教大慈大悲的精神,教导人类亲善相处,排除猜疑和对立,培养互助、互信、互爱的美德。
  李部长说出了世界动乱的根源,也为消弭动乱开了处方。
  由于观音亭护法善信的支持,镜老效法观世音菩萨救苦救难的精神,再接再厉,于一九七一年成立“福利会”,协助推动社会济助事业。数年后,由于济助工作范围日益扩大,一九七六年三月乃改组董事会,增聘董事,正式成立“观音亭福利基金会”,向马来西亚政府申请立案,十一月获得批准,凡捐款基金会者可豁免所得税,以此善款源源而来。基金会得以按照预定计画,推动社会公益及教育事业。基金会成立之初,镜老担任主席,沈平春居士担任副主席,董事皆社会贤达及专业人士,慎重管理基金,基金存入银行生息,以期能多做一点事。
  基金会成立之初,发表一分宣言,摘录部分如下,以见其宗旨:
  人生于世,数十寒暑,瞬息即逝,如昙花一现,南柯一梦。然世道维艰,人命危促,生老病死,忧悲苦恼,辄难幸免。且世间战

火连年,天灾不绝,哀鸿遍野,更怵目惊心,亟思赈济,为吾人行菩萨道,修大悲行,正宜其时。
  ......顾今大马国内,国泰民安,一片升平气象,唯苦乐相随,得失更递,目之所瞩,耳之所闻,不幸之事,时相出现,且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故得意莫忘忧患,安康须思病痛,进而救苦扶倾,抚寡恤孤,兴学育才,奖掖后进,宜有所绸缪,不仅救人于危,尚能自身消除灾难于无形,可谓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基金会成立以来,工作成效卓著,首先,基金会于每年卫塞节(南传佛教的佛陀圣诞、成道、涅槃日),带著现金、日用品,到吉隆坡各老人院、盲人院,残废院、孤儿院等机构,去慰问无依的老人、孤儿及残障者,予以现金及实物的济助。如一九九〇年卫塞节,一次发出的济助金即达马币二十五万元之多。基金会设置了奖学金,予清寒中学生以资助,设置以来,历年发出的奖学金总额已近马币二百万元之多。此外,对于社会上突发的天灾人祸,也全力参与救济,如吉胆岛火灾、吉隆坡大水、双溪毛糯大爆炸事件等,不胜枚举。
  一九七五年,镜老与吉隆坡的本道法师、明智法师合力推动“首都佛教会”佛教大厦的兴建工作。佛教大厦兴建于吉隆坡巴生路,楼高五层,巍峨肃穆,十分壮观。一九七八年工程竣工,同时首都佛教会也向政府立案,获得批准,成为一个新的佛教团体。首都佛教会的宗旨,和马来西亚佛教总会雪州分会一致,共同推广佛教,弘扬佛法,举办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佛教大厦兴建期间,镜老担任寿建委员会主席兼财政委员,他以身作则,把观音亭基金会的业务停下来,先后停了五年,全力为佛教大厦募化。佛教大厦全部建筑费一百五十余万元,镜老与观音亭信众共捐款六十多万元,占全部费用百分之四十。
  一九八四年,镜老已迈入八十五岁高龄,他不以年老而懈怠,又重新翻修观音亭大殿,增建藏经阁、讲经堂、图书馆等弘法殿堂。未几又收购隔壁的楼房,拆除重建,耗资一百五十万元,与原有的图书馆连起来,扩展图书馆的面积。至此,观音亭规模大备,成为吉隆坡一处名刹。
  于此,要特别介绍观音亭的图书馆。观音亭图书馆于一九八八年落成,对外开放。这是马国规模最大的佛教图书馆,也是华侨社会称誉为藏书最多的华文图书馆。图书馆开放之初,即拥有佛教经典及一般图书五万册以上。其中多是镜老多年的珍藏,他全捐给了“观音亭福利基金会”(图书馆隶属于基金会),公之于众,供信众及社会人士阅读。
  图书馆是一幢三层楼的建筑,上层为藏经阁,有《龙藏》(乾隆大藏经)一部,可说是“镇馆之宝”。另有各种版本大藏经多部及散装佛书;二楼是讲堂,面积十分宽敞,兼做集会之用;下层是一般图书及阅览室,除一般佛书、佛教刊物杂志外,并有哲学、文史、文艺、艺术、医疗保健、科技著作等书籍,同时也有儿童喜爱的中英文读物、各种漫画书,故事、寓言、工艺、科学等。
  随著图书的增加,一九九〇年藏书达到七万多册。图书馆设置了专任的管理人员,改用电脑编目管理,借书还书用电脑操作,同时在宽敞亮丽的阅览室、讲堂中,有冷气设备,有舒适的桌椅,洋溢的书香味,成为八打灵学生最喜爱的地方。这时,图书馆的会员已达到六千余人。图书馆对外不收任何费用,一切维持经费由基金会支付。台北驻马来西亚的经济文化办事处,认同图书馆的社教功能,曾捐出马币五千元以示赞助。
  老和尚办事有魄力,讲效率,重实际而不事繁浮。观音亭的建寺、创基金会、设图书馆,以及种种社会救济事业,经济来源固然是十方善信捐助,但也是老和尚的德望所感,信众对他人格的信任所致。老和尚对于钱财的看法,他说他个人根本不需要钱,可是佛教事业需要钱,社会公益需要钱,所以并不排斥钱。只在于收到信众的钱,如何好好运用,去帮助更多的人。
  事实上也是如此,老和尚生活简单,日中一食,无非是一碗饭、一盘清菜豆腐;一袭袈裟,一间丈室,出入多是信众接送,钱财对他说是身外之物,连信徒供养他的红包,也全捐来做社会救济事业。老和尚“南人北相”,身材高大,精神健旺,九十多岁高龄,说话中气十足。他不但身材高,年龄高,同时也辈分高,道行高,所以信众都尊他为“高僧”,他实在是名副其实的“高僧”。
  镜盦和尚于二〇〇年一月二日圆寂。
  (于凌波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坚白赤列    下一篇 乐观法师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