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教人物   
[0] 评论[0] 编辑

图旦嘉措

目录

图旦嘉措《藏传佛教高僧传略》编辑本段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法名图旦嘉措,意为“佛教海”,系西藏拉萨东南部达布地区(今朗县)人,于藏历第十五绕迥之火鼠年(1876年,清光绪二年)五月五日诞生在朗敦村一农户家中,父名贡噶仁钦,母名罗桑卓玛。火牛年(1877年)由八世班禅丹白旺秀和摄政王公德林呼图克图,三大寺和札什伦布寺的全体僧俗官员,联名要求驻藏大臣转奏清朝皇帝,由于只选定了一名灵童,且经各方公认,请免予金瓶掣签。当年三月,光绪帝谕旨:“贡噶仁钦之子罗布藏塔布开甲木措,即作为达赖喇嘛之呼毕勒罕,毋庸掣签,钦此。”
  土虎年(1878年)正月十一日,摄政王公德林呼图克图和佛师普觉陪同八世班禅前往贡塘寺,为十三世达赖剃度出家,取法名为“吉总·阿旺罗桑·图旦嘉措·晋美旺秀·却勒南巴加娃·白桑布”(简称图旦嘉措)。
  土兔年(1879年)五月,光绪帝批准十三世达赖坐床,其圣旨云:“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已经确定,今年六月十三日良辰吉时举行坐床,甚佳,朕深喜之,现赐达赖喇嘛黄哈达一条,佛像一尊,念珠一串,铃杵一套。达赖喇嘛坐床之后,可启用前世达赖之金印,并将用印时日上奏。以前乘用黄轿及黄色鞍辔均予准用。佛父贡噶仁钦封为公爵,赏戴宝石顶子,著孔雀翎,
  依旨遵行,钦此!”六月十三日迎十三世达赖入布达拉宫,十四日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庆祝大会。水马年(1882年),在拉萨大昭寺,由摄政公德林呼图克图等给十三世达赖授了沙弥戒。
  水马年(1882年)八世班禅圆寂。土鼠年(1888年)正月十四日,为九世班禅灵童举行金瓶掣签,达布的灵童被确定,即洛桑图旦却吉尼玛。正月十五日,十三世达赖给九世班禅灵童剪发,取法名为“吉总·罗桑却吉尼玛格勒南嘉”(简称却吉尼玛)。时年发生了英国侵略西藏的第一次战争。金虎年(1890年)三月十七日,驻藏大臣升泰在印度加尔各答,遵照清朝政府的旨意与英国订立了《藏印条约》。升泰于六月一日抵达拉萨,六月二日会见十三世达赖,告诉了《藏印条约》的内容和订约经过。十三世达赖即将该条约抄文发给西藏僧俗大众讨论。西藏人民不接受《藏印条约》,反对升泰媚外卖国的行为。水蛇年(1893年)十月二十八日,驻藏大臣奎焕与英国又签订了《藏印续约》,西藏人民仍然反对。事实上,该条约和续约毫无效用,从来不被十三世达和西藏人民承认。
  十三世达赖从11岁起,开始学习“因明”,由色拉寺的罗桑索南和甘丹寺的罗桑彭措二人为参协巴(有学问的喇嘛),教授达赖学习辩论。18岁时,开始学习显宗法。20岁时,于木羊年(1895年)正月十一日,由达赖佛师普觉担任授戒堪布,副佛师多吉强·林佛罗桑隆多丹增赤来巴桑布担任羯摩师,甘丹寺赤巴罗桑楚臣担任报时师(司时,主持受戒程序),珠康活佛罗桑阿旺丹增嘉措担任屏教师,受了比丘戒。25岁时,即木羊年(1895年)八月八日,十三世达赖正式亲政。达赖亲政后,摄政第穆呼图克图卸任,达赖身兼法王、藏王,总理西藏政治宗教重大事务。次年正月十五日,达赖前往大昭寺向参加默朗木大会(祈愿大法会)的两万多僧众,第一次讲经说法。
  水虎年(1902年),十三世达赖给九世班禅却吉尼玛补行传授了居士戒和沙弥戒,后来又传授了比丘戒。
  达赖亲政后,与驻藏大臣代表清朝政府对英帝侵略的投降政策,形成尖锐对立。为申明西藏地方政府的意见,达赖乃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三月二十六日,向光绪帝上了一道奏折,要求清朝政府帮助解决西藏的军火与财政困难,以便准备抵抗英国的侵略。达赖的正确要求,遭到清廷的拒绝。
  七月十三日在大昭寺祈愿大法会上立五部宗论进行辩论,达赖在答辩时,根据应考者提出的疑问,引经据典,对答如流,对提出的难度很大的疑问,都逐一解答。一些德高望重的格西—致赞颂说:“至尊

全知佛主如此通晓五部大论,尤精于《现观庄严论》、《中观论》。在目前三大寺的活佛中和格西当中也是屈指可数的”。
  江孜抗英战争失败后,为了避免达赖被英军俘获,经三大寺喇嘛及僧俗官员再三劝谏,达赖于1904年秘密离开西藏。前往青海、内蒙转赴外蒙古,在库伦住了两年多时间。其间欲前往俄京,会晤沙皇,请求援助。因俄国在日俄战争中失败,拒绝接待,故滞留于库伦。1906年4月,达赖由库伦启程返藏,9月3日到达甘肃平番(今永登县),9月12日到达西宁,13日抵塔尔寺,向全寺3000僧众讲经说法,还给青海藏蒙僧俗民众摩顶,前后达数万人。
  火羊年(1907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由礼部降旨,邀达赖到五台山朝佛,然后进京。达赖便从塔尔寺起程,次年到达五台山,受到僧众热烈欢迎,是年八月三日到达北京,八月二
  十日觐见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九月初六日,光绪皇帝设宴为达赖洗尘。清政府给达赖颁赐金册一份,册封为‘诚顺赞化西天大善自在佛”,每年赏“廪饩银”1万两。
  土猴年(1908年)十月九日,宣统继位,达赖应邀参加了登基大典。十一月二十八日,达赖离京返藏,次年十月三十日抵达拉萨。十三世达赖回藏后,与驻藏大臣关系极为恶化,遂导致川军入藏的事件。于是,十三世达赖于金狗年(1910年)二月十二日出逃印度避难,清政府宣布革去他的达赖喇嘛名号,命驻藏大臣另寻找灵童代替。十三世达赖经周旋,于水鼠年(1912年)十二月又返回拉萨。达赖返藏后,惩办了曾经支持过驻藏大臣的贵族和寺僧,对与川军作战的有功人员进行了奖励,掌握了西藏政教权力。
  十三世达赖时期,清朝中央政府腐败无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节节败退,受尽屈辱,在这种国穷民艰的形势下,达赖的中晚年也逃脱不了颠沛流离的生活命运。但是,十三世达赖一生以勤学闻名,以精诚佛教而著称。在西藏僧俗大众的心目中,他对藏族政教事务的功绩和对众生安宁的无穷造福,与五世、七世达赖齐名。十三世达赖通晓“兰札”、“乌尔都”文及汉、蒙、英等各种文字,不但精通佛学,还研究各种新学说,诸如政治学、法律学、经济学、天文学、音韵学、地理学等,于医学尤其爱好,还能看病下药。
  十三世达赖在繁忙的政教事务中,仍集思写作经典29卷册,著名的有《佛师普觉传及建塔史略》、《佛教讲论经典的解释》、《在蒙古、青海、西康各大寺及拉萨默朗木大会上讲经说法的底稿》、《塔尔寺等各寺寺规·明鉴》、《壁画、殿堂名门、化身名称记》等,均有刻本传世。
  藏历第十六绕迥之水鸡年(1933~)十月三十日正午12时左右,达赖精神变化,闭目不能言语,延至下午6时半“趺坐圆寂”,享年58岁。西藏地方政府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在布达拉宫兴建灵塔。十二月国民政府追封他为“护国弘化普慈圆觉大师”。
  (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珀东班禅·晋美札巴    下一篇 洛热巴·旺秀尊哲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