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弥·释伽益希译师
卓弥·释伽益希译师(993~1075年)编辑本段
卓弥·释伽益希,藏历水蛇年(九九三年,宋淳化四年)生于后藏芒喀地方。是吐蕃王朗达玛的三世孙札西则巴在后藏拉堆(今昂仁一带)称霸时期的一位名扬四方的上师。
札西则巴为了弘扬佛法,派卓弥和达洛循努宗哲等人,携带许多黄金前往印度求学。他们在西藏先学了一些毗哇尼语,到尼泊尔住了一年,拜辛底巴大师的弟子尼泊尔的班智达辛哈班智为师,精习梵文,并听受了一些密法。当时印度的毗札玛西那寺(注1)中有六位善巧师,他们投于辛底巴师门下听法。首先听讲《戒律》,其次听受《般若波罗蜜多》,又多次听受密法。
卓弥在辛底巴那里学习了八年,成为大学者。当卓弥和达洛循努宗哲将赴印度其他寺院时,上师吩咐说:“《戒律》是佛教的根本,你们应听受;《般若波罗蜜多》是佛教心要,也应当闻习;密宗是佛教的精髓,你们更应当研习。”于是他二人前往东印度,拜弥图达瓦上师的弟子一比丘僧为师。此僧为卓弥作灌顶,讲授密经,传授诸教授要决,把无本续的(道果)也传给了他。其所传诸法,较之辛底巴所传密法,更能使他生起大抉择。他在那里住了四年。返回西藏时,堪布、阿阇黎(轨范师)和众僧从远道来迎接他。后来卓弥在后藏建立了一座牛古垄寺,收徒传教,广作翻译事业。他住在牛古垄和拉哲山岩时,印度的噶雅达热班智达来到贡塘,卓弥前去将该师迎至牛古垄寺,献上黄金五百两,其师将所有大宝佛教诸道果教授尽皆传授于他。
他翻译了《欢喜金刚第二品》等三种密续及其它一些密法,翻译了辛底巴所著《具足清净论》,依大译师仁钦桑波翻译出了《般若二万五千颂光明论》、《般若八千颂广释》等许多经纶法典,并作讲授,从而使甚为深奥的《般若波罗蜜多》得以弘扬。他建立了讲说父续(注2)、母续(注3)等一些经教之规,主要是弘扬以母续为主的说修教法。
他培养的门徒甚众,著名的郭译师和玛尔巴译师都是他的弟子。玛尔巴曾说:“在吉祥牛古垄寺的卓弥译师前学习声明和朗诵,恩惠非小当尽知。”还有萨迦派始祖贡却嘉波、宁玛派三宿的释迦琼乃,均向他学习过“道果”教授。
卓弥译师卒于藏历第一绕迥之木虎年(一〇七五年,宋熙宁八年),享年八十三岁。
卓弥译师一生的译著颇多,除上述外,载入《甘珠尔》的有:《喜金刚释难桥莫迦》(华江噶达哇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现观次第论》、《六十四佐格释说》、《喜金刚注释续》、《金刚空行脉基注释》、《吉祥金刚酥油灯顶教法》(措杰多吉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独勇密修法》(多杰止布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宝光密修法》、《无主瑜伽母修法》、《甘露密修法》、《胜乐轮现观释难》等。载入《丹珠尔》的有:《注释续十疏》、《吉祥密金刚续第四章》、《吉祥轮戒律无量续王》、《智慧密续王》、《吉祥鬘续王》、《吉祥贪之续王》、《续王无析事续部》、《大自在陀罗尼论》等。其次还有《金刚幕》、《三礼扎》等密典。
释:
1·毗札玛西那寺:即超岩寺,又称超行寺、超戒寺。古印度波罗王朝(约七六五~一二〇〇年)时期的著名古刹,建于八世纪末。十世纪时,该寺与那烂陀寺齐名,成为印度密教中心。一些来西藏传法的著名大师,如寂护、阿底峡等,都曾在这两座寺院任过住持。卫藏、多康地区的高僧、凡留学印度者,也多在这两座寺院拜高师学法。
2·父续:金刚乘中,主要以论述幻身或现分方便生起次第的经典。
3·母续:是以阐述智慧空分为主的佛教密乘经典。
4·卓弥的生卒年代,又一说为西元994~1078年,待考。
(无心 编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十七世甘珠活佛-昂翁罗桑丹彼尼玛(1914~1978年)
台北甘珠精舍寺甘珠活佛,是第十七世的甘珠活佛。他的全名是“甘珠尔瓦默尔根诺们汗”,此一名称,是清圣祖康熙皇帝所册封的,意思是为“兴教善知识聪明灵感法王”。甘珠活佛第一世降生于印度,为大阿罗汉扎京干巴尊者。尊者为度脱一切众生,乘愿转世。至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的十七世甘珠活佛──昂翁罗桑丹彼尼玛,是第十六世甘珠尔瓦昂翁罗桑丹珍嘉措转世的灵童。
十七世甘珠活佛,是青海省多伦人,他的祖先,是笃信藏传佛教的唐古特族,是蒙古人的后裔。当初甘珠的母亲因为严重的精神不安,于是她的家人就托人带著她到第十六世甘珠活佛──甘珠尔瓦昂翁罗桑丹珍嘉措之处,请求活佛给她医治。活佛见到她之后,说了一句奇怪的话:“你将成为我未来的呼必勒罕。”她疑惑的望著活佛,刹时身体舒畅无比,灵台恢复清明,觉得惊异非常,急向活佛叩谢,感激涕零而去。后来弟子发现,“呼必勒罕”的意思,竟然是“转世化身的母亲”。
一九一四年甲寅岁五月二十三日,昂翁罗桑丹彼尼玛出生,三岁的时候,被十六世甘珠活佛的弟子迎进青海安多色呼尔寺──即广慧寺,经过一连串的查证工作,终于确定三岁的小甘珠就是十六世甘珠活佛的转世,于是咨请北京政府蒙藏院备案,奉命为他举行了坐床大典。此后,小甘珠活佛在广慧寺受到供养,也开始学习藏文及读诵显密二教经典。
一九二四年,甘珠活佛十一岁的时候,到北京拜谒九世班禅大师,由大师指定拥有头等格西学位的蒙古转世活佛──定木丕喇勒为其老师,传授经典;同时由蒙藏院总裁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陪同。拜会北京政府的大总统曹锟,及逊位的宣统皇帝。宣统赐他朝马、黄轿,这是继外蒙哲布尊丹巴、内蒙章嘉大师之后,第三位蒙清廷予此荣典的活佛。曹锟也在喀喇沁亲王贡桑诺尔布的建议下,将他先世所有的“甘珠尔瓦·诺们汗·呼图克图”的法号,再度颁发给他。
是年冬季,章嘉呼图克图到了北京,驻锡嵩寿寺,甘珠活佛也往嵩寿寺,拜会了时年三十五岁章嘉活佛。诸事完毕后,蒙藏院依例办理让他返回多论,接受僧众礼拜的手续。此后他离开幼年出家学经的广慧寺,被迎往先世甘珠活佛驻锡的内蒙古广觉寺,继续修研佛法、穷究经典。
一九二七年,甘珠活佛第二度晋京,由蒙藏院总裁、蒙古的呼伦贝尔王爷陪同,访晤了时为北京政府主人的张作霖大元帅,随后前往东北奉天大黑天庙诵经礼敬。一九二九年,甘珠活佛已经长到十六岁,依循旧例接管了前世活佛的一切经书典籍,以及所属的两百多座寺院,成为内蒙古最高的政教领袖。十九岁在蒙古广觉寺的经学院毕业,未久之后,九世班禅到了广觉寺,为甘珠尔瓦授比丘戒及灌顶,并亲自颁给他道伦巴(四等格西)学位。此后,甘珠活佛前往全国各地弘化,宣扬显密二教,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各界及佛教善信的欢迎与礼敬。
到了一九三七年,日寇对华发动侵略战争,甘珠活佛师本著佛家慈悲胸怀,四处奔波,致力推动救国救民的工作。一九四五年,日寇战败投降后,未几国共内战复起,他无法返回蒙古,由信徒接到青岛供养。
一九四九年,甘珠活佛自广州乘华联轮来台,与他同行的还有札奇斯钦、吉尔嘎朗两位喇嘛。抵台之年,甘珠活佛三十五岁,驻锡于北投普济寺。
一九五三年,甘珠活佛年四十岁,正是春秋壮盛之年,他带著两位弟子,再度做了一次环岛布教。
一九五八年,泰国举行佛诞两千五百年纪念大会,台湾佛教界组织出席泰国纪二千五百年庆典代表团,由甘珠活佛担任团长,团员有印顺、道源、道安、周宣德、云竹亭等法师居士。代表团一行于曼谷参加纪念大会后,甘珠活佛继续率团到高棉、香港、东南亚各国宣扬佛法,及做国民外交工作。一九六一年,甘珠活佛再度当选连任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唯他有感于会务繁忙,俗务缠身,影响修行,于是辞去理事长的职务,专心修持佛法。虽然如此,但仍接受了该会名誉理事长的名义。是年,甘珠活佛为发扬密乘,于台北县新店市成立“甘珠精舍”,以便弘法利生。
一九六二年以后数年,甘珠佛师应各国弟子之邀,前往香港、菲律宾、美国、加拿大等地弘扬显密大乘佛教,说法灌顶,所到之处,受到善信的欢迎与礼敬,许多民众争相前往聆听佛法。直到一九六五年,活佛五十二岁之后,他才驻锡于新店市大丰路的甘珠精舍,从此深居简出,潜心修持。
一九七八年春,甘珠活佛到香港、菲律宾等地弘法。会后返回台湾,未久示寂,于六月十三日在新店之甘珠精舍舍报圆寂,世寿六十五岁。
甘珠活佛在台湾佛教界地位崇高,亦曾为台湾佛教界最高领袖,但是他的生活起居,饮食作息,仍然保持著克勤克俭的习惯,并不因为身居高位而养尊处忧、怠忽其修持佛法的功课。活佛圆寂后,六月二十九日假台北善导寺举行传供大典,诸山长老及四众弟子数百人与会。会后于北投法雨寺的灵塔前,举行荼毗仪式,等到大火熄灭之后,由他的弟子广定法师举行开塔拾骨及舍利子的仪式,然而在开塔的刹那间,大众当场都楞住了,因为甘珠活佛的遗体仅仅烧成一片漆黑,却没有多大的损坏。广定法师为了保存甘珠活佛遗体的完整,于是邀请当代名雕刻家杨英风、朱铭二位名家,联手雕刻铜像保护甘珠佛师的肉身舍利,然后供奉在甘珠精舍里。
甘珠活佛生前,亲近活佛依他学法的缁素很多,著名而有成就者,如格赖达吉活佛、丹吉活佛、广定法师、周善慧居士等。
(于凌波著)(根据网上资料编辑)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第三世多智钦·晋美丹悲尼玛 下一篇 蒋贡阿旺累巴(1964~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