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法身 (术语)佛之真身也。其释名性相二宗各异其义。相宗据唯识论谓法身有总相法身与别相法身二种,总相法身者,兼理智二法,与金光明之如如及如如智,谓为法身之义同,是以所证之真如与能照之真觉为法身也。以三身言之,则自性身与自受用报身之二身合见。依此义释之,则法身为理智显现,有为(智)无为(理)一切功德法体[阅读全文:]
摘要: 法名 (术语)出家入道时,师所赐之名,谓之法名。又受戒时,受于师者,谓之戒名,但今时法名之名,惟真宗用之,戒名之目,他宗多用之。戒名之字,未见典据。广弘明集二十八曰:“菩萨戒弟子法名慧炬。”观经灵芝疏下曰:“弃国出家,法名法藏,发四十八愿。”唐高僧传(僧迁传)曰:“等观即梁明帝之法名也。”[阅读全文:]
摘要: 法光定 (术语)初地之菩萨证此定,放大法之慧光,是故名法光定。唯识枢要上本曰:“无著菩萨亦登初地,证法光定,得大神通。”[阅读全文:]
摘要: 法自相相违因 (术语)因明四相违因之一。宗法由有法与法之二语而成,“声”之语为有法,“无常”之语为法。其有法与法各有意许与言陈之二者,其言陈云自相,其意许云差别,今为法之言陈,故云法自相,然立者所说之因于所立之宗法中,法之自相相违反对,谓之法自相相违因。例如所谓“声为常,所作性故,如虚空(同喻)如瓶[阅读全文:]
摘要: 法句譬喻经 (经名)四卷,西晋法炬译。有三十九品,与大意出曜经同,惟次第不同,且少有解释。[阅读全文:]
摘要: 法主 (术语)佛有诸法,故称法主。胜鬘宝窟中末曰:“法主者,佛有诸法,故名法主。”止观一曰:“若唱弥陀,即是唱十方佛功德等,但专以弥陀为法门主。”释氏要览上曰:“阿含经云:佛为说法主。”又(职位)僧官之称。僧史略中曰:“宋齐之世,曾立法主一员。故道猷敕为新安寺镇寺法主,法瑗为湘宫寺法主。至唐末多立,[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