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方便
七方便编辑本段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三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者,以不净观治之。多嗔者,以慈悲观治之。多散者,以数息观治之。愚痴者,以因缘观治之。多障者,以念佛观治之。修此五法,能止住五种妄心,故名五停心。(因缘观者,谓观十二因缘也。)
[二、别相念],别,谓各别。相,谓行相,念,即观也。谓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四种行相,各别不同,故名别相念。
[三、总相念],总相者,以身受心法,四种一念俱观。如观身不净,则知受心法皆不净。乃至观法无我,则知身受心亦无我,故名总相念。
[四、暖位],暖者,从喻立名。以前别相、总相、念处观于四谛之境,能发相似之解,伏烦恼惑,得佛法气分。犹如钻木求火,火虽未现,先得暖气,故名暖位。(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相似解者,谓于真空之理,虽未真证,已有相似之解也。)
[五、顶位],顶者,谓修四谛法所得相似之解,转复增胜,定观分明,在于暖位之上。如登山顶,观望四方,悉皆明了,故名顶位。
[六、忍位],忍者,忍可也。谓由前所得相似之解,增进善根,于四谛境,堪忍乐欲,故名忍位。
[七、世第一位],世,即世间也。谓修四谛行,至此渐见法性,将入初果,虽未得于圣道,而于世间称为第一,故名世第一位。(初果,即须陀洹果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