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犍度
八犍度编辑本段
﹝出八犍度论﹞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圣果者,谓初果须陀洹、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罗汉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有余涅槃者,谓四果罗汉虽烦恼惑尽,尚余身智未灭也。无余涅槃者,谓惑障既尽,身智亦灭,无有余也。)
[二、结使犍度],结,即缠缚。使,即驱役也。谓三结、五盖、上五分、下五分等惑,总而言之,不出百八烦恼也。因此烦恼惑业缠缚驱役,行人心神流转三界,故名结使犍度。(三结者,身见结、戒取结、疑结也。五盖者,贪盖、嗔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也。上五分者,色界、无色界之惑也:一色爱、二无色爱、三掉、四慢、五无明也。下五分者,欲界之惑也:一贪、二嗔、三身见、四戒取、五疑也。百八烦恼者,谓眼等六根对色等六尘,于六尘中,各分好、恶、平三种,则成十八。此好、恶、平三种,于六根中各生三受,复成十八。是则,六根、六尘共成三十六。更约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各有上之三十六种,总成一百八烦恼也。)
[三、智犍度],智,即智慧。谓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之人,因修戒定慧道品,断除惑障,所发无漏之智慧也。(初果,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二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三果,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四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无漏者,不漏落三界生死也。)
[四、行犍度],行,即身、口、意三业所起善恶诸行也。善行者,身不杀、盗、淫,口不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不贪、嗔、痴。恶行者,身行杀、盗、淫,口起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起贪、嗔、痴,故名行犍度。
[五、四大犍度],四大,即地、水、火、风也。以其无处不有称之为大。约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论四大所造善色、恶色,故名四大犍度。
[六、根犍度],根,即六根、五根等法,约四果及三世而说,故名根犍度。(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五根者,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即声闻之人所修之法也。)
[七、定犍度],定,即欲界天定、色界天定、无色界天定及声闻、缘觉所修之定,种种不同,故名定犍度。
[八、见犍度],见,即凡夫外道断常二见及六十二见等种种不同,故名见犍度。(断见者,外道妄计此身灭已更不再生也。常见者,妄计此身虽灭,后报复生也。六十二见者,外道于色、受、想、行、识五阴法中,每一阴起四种邪见,五阴各四,则成二十见。约三世论之,则成六十见,此六十见以断常二见为根本,总成六十二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