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三藏法数   
[0] 评论[0] 编辑

十地寄乘

目录

十地寄乘编辑本段


  ﹝出华严经疏﹞
  十地寄乘者,谓十地菩萨寄于,人天等诸乘进修,而为因行,以显真实智证之果分也。所以欢喜、离垢、发光三地,寄于世间人天乘;焰慧、难胜、现前、远行四地,寄于出世间三乘;惟不动、善慧、法云三地,超于世间、出世间,即是寄显一乘法也。(人天乘者,人乘、天乘也。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一、欢喜地寄人乘],谓初地菩萨,明修布施之行,而复示现生于世间,以作人王。故云欢喜地寄人乘。
  [二、离垢地寄欲界天乘],谓二地菩萨,明修十善之行,而复示现生于欲界天上,以作天王。故云离垢地寄欲界天乘。(十善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邪见也。)
  [三、发光地寄色界无色界天乘],谓三地菩萨,明修八禅定行,同于色界四禅,无色界四空处,故云发光地寄色无色界天乘。(八禅定者,色界、无色界各四禅定也。四禅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也。四空者,即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也。)
  [四、焰慧地寄须陀洹乘],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四地菩萨初断俱生身见,观于道品,同于初果须陀洹,故云焰慧地寄须陀洹乘。(俱生身见者,谓见惑与形俱生,即初托胎之时也。道品即三十七道品也。)
  [五、难胜地寄阿罗汉乘],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亦云无生。谓五地菩萨,观于四谛之行既终,同于四果阿罗汉,故云难胜地寄阿罗汉乘。(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六、现前地寄缘觉乘],缘觉者由观因缘而觉悟真空也。谓六地菩萨观于十二因缘生灭之行,同于缘觉,故云现前地寄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二行、三识、四名色、五六入、六触、七受、八爱、九取、十有、十一生、十二老死也。)
  [七、远行地寄菩萨乘],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七地菩萨,明修菩提分法之行,方便涉有,不舍度生,同于菩萨,故云远行地寄菩萨乘。(梵语菩提,华言道。言菩提分者,即三十七道品之分也。涉有者,有即因果不亡之义,谓菩萨涉入三界,化诸众生也。)
  [八、不动地寄显一乘],一乘者即佛乘也。谓八地菩萨具证阿含德,及不住道而舍所修之行,契合实理,离相离言,超于世、出世间,是一乘法,故云不动地寄显一乘。(梵语阿含,华言无比。)
  [九、善慧地寄显一乘],谓九地菩萨,以无量智,观察无边境界,说法教化众生,超于世、出世间,是一乘法,故云善慧地寄显一乘。
  [十、法云地寄显一乘],谓十地菩萨,以法身为云,普覆众生,观察觉了,受胜职位,意业自在,超于世、出世间,是一乘法,故云法云地寄显一乘。(胜职位,即佛之位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十施──菩萨十施    下一篇 十种善法──水喻菩萨十种善法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