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行──坐禅人十种行
十种行──坐禅人十种行编辑本段
﹝出解脱道论﹞
[一、令观处明净],谓修行之人,欲修禅定,先须调适饮食,不饥不饱;次须随顺时节,不先不后;又当整肃威仪,无有懈怠。修此三行,用观分明,则诸缘屏息,心常寂静,安于禅定,是为观处明净。
[二、遍起观诸根],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周遍观察信等五根,不令消减,与定相应,心无懈怠,即得远离疑盖等过,三昧现前,是为遍起观诸根。(五根者,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
[三、晓了于相],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必当晓了意识想念之相,令其不急不宽,调适得中;则妄想不生,禅定易入,是为晓了于相。
[四、制令心调],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起精进,制伏其心,调停适中,勿使过度,增长乱意,则得定相现前,三昧成就,是为制令心调。
[五、折伏懈怠],谓坐禅之人,若以不得胜定,令心无味,故成懈怠,而欲睡眠;于是之时,必当谛观诸禅功德,策励精进,则定相现前,三昧可得,是为折伏懈怠。
[六、心无味着],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以慧根迟钝,及少方便,不得寂静,故于胜定,无所乐着,是为心无味着。
[七、心欢喜],谓坐禅之人,于诸胜定,心若无味,当观生老病死,及诸恶趣,令生恐怖;然后念佛法僧等诸功德,策进身心,令欣得禅定,是为心欢喜。
[八、心定成舍],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当调伏诸根,如理思惟,安住寂静,而舍一切非正之行,是为心定成舍。
[九、近学定人],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应当远离不修威仪及不习寂静之人,而常亲近安住寂静、威仪整肃、心源泯净者,依其教诫,成就正定道业,是为近学定人。
[十、乐着安定],谓坐禅之人,欲修禅定,于彼得定,善解缘起,入寂静处者,即当爱乐恭敬,求其开导,以起定心,是为乐着安定。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十种心──念佛十种心 下一篇 十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