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三藏法数   
[0] 评论[0] 编辑

十一色

目录

十一色编辑本段


  ﹝出大乘广五蕴论﹞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香、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三、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五、身],谓身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六、色],谓眼根所见青黄赤白等色也。
  [七、声],谓丝竹环佩等声,以其实可听闻,故名色也。
  [八、香],谓栴檀沉水及饮食等香,以其实可嗅闻,故名色也。
  [九、味],谓甘淡碱苦等味,以其实可尝知,故名色也。
  [十、触],谓妙衣上服,柔软细滑等触,以其实有触对,故名色也。
  [十一、无表],无表者,谓不可显示之色也。如四禅天定中色,眼中一分净色,皆不可见,不可显示;又如意识缘想过去种种境界,虽无表对,想境实见,故名无表色也。(四禅天者,即色界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也。一分净色,即眼识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十二类生    下一篇 十种说三世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