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三藏法数   
[0] 评论[0] 编辑

百八三昧

目录

百八三昧编辑本段


  ﹝出大智度论﹞
  [首楞严三昧],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三昧,华言正受,亦云正定。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诸三昧行相、多少、浅深,悉能分别了知;而一切魔恼,不能破坏,是名首楞严三昧。
  [宝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悉能印证;然诸宝中法宝为最,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为利益,是名宝印三昧。(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师子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三昧中,出入迟速,皆得自在;于诸外道,强者破之,信者度之;譬犹师子戏时,而能制伏诸群兽也,是名师子戏三昧。
  [妙月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除无明暗蔽、诸法邪见,譬犹满月清净,无诸障翳,而能除破黑暗,是名妙月三昧。
  [月幢相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一切诸法通达无碍,皆悉顺从;譬犹大将,以宝幢作月之像,人见此相,悉皆随从,是名月幢相三昧。
  [出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令一切三昧出生增长;譬犹时雨之降,而草木皆生,是名出诸法三昧。
  [观顶三昧],谓菩萨入是三昧,能遍见一切三昧,如住山顶,悉见众物,是名观顶三昧。
  [毕法性三昧],谓诸法体性,无量无二,难可执持,菩萨入是三昧,则能决定知诸法性,而得定相;譬犹虚空,无能住者,得神足力,则能处之,是名毕法性三昧。
  [毕幢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决定持诸三昧法幢,于诸三昧,最为尊胜;譬犹大将得幢,表其尊大之相,是名毕幢相三昧。
  [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坚固,能破诸三昧;譬犹金刚,坚固不坏,而能碎诸万物,是名金刚三昧。
  [入法印三昧],谓如人入国,有印得入,无印则不得入;菩萨住是三昧,即能入于诸法实相,是名入法印三昧。
  [三昧王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于一切诸三昧中而得安住;譬犹大王,安住正殿,召诸群臣,皆悉从命,是名三昧王安立三昧。
  [放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放种种光明,照诸三昧,悉皆明了,是名放光三昧。
  [力进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得自在力,常能神通变化,度诸众生,是名力进三昧。
  [高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所有福德智慧,皆悉增长,诸三昧性,从心而出,是名高出三昧。
  [必入辩才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辩说一切三昧,悉知众生语言次第及经书名字等,悉能分别无碍,是名必入辩才三昧。
  [释名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释诸三昧名字及诸法义,令人得解,是名释名字三昧。
  [观方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出入自在无碍,故能以慈悲怜愍平等之心,观于十方,众生皆得度脱,是名观方三昧。
  [陀罗尼印三昧],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印,分别诸三昧,皆有陀罗尼,是名陀罗尼印三昧。
  [无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生爱恚无明邪见,于诸三昧都无迷闷之事,是名无诳三昧。
  [摄诸法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三乘法皆摄入是三昧中,如一切众流皆归于海,是名摄诸法海三昧,(三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
  [遍覆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以三昧力,能遍覆无量无边虚空,或放光明,或以音声充满其中,是名遍覆虚空三昧。
  [金刚轮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于一切法中,所至无碍;譬犹金刚轮所往,无有障碍,是名金刚轮三昧。
  [宝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断除一切三昧烦恼诸垢,如有真宝能治诸宝,令得洁净,是名宝断三昧。
  [能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照了诸法;譬犹日出,普照世间,事皆显了,是名能照三昧。
  [不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皆如幻化,三界爱欲悉断,都无所求,是名不求三昧,(三界者,欲界、色界

、无色界也。)
  [无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诸法,念念无常,无有住相,是名无住三昧。
  [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心、心数法,悉皆不行,是名无心三昧,(心即心王,心数法即受想行法也。不行者,谓此诸法皆不起也。)
  [净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离诸烦恼之垢,而智慧之灯清净明发,是名净灯三昧。
  [无边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无边世界,众生及无量诸法,皆悉明了,是名无边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明诸法;譬犹暗中然炬,无不明了,是名能作明三昧。
  [普照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能普照诸法种种三昧门;譬如轮王宝珠,光照四边,是名普照明三昧。
  [坚净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令诸三昧清净坚牢,不为一切垢法之所染坏,是名坚净诸三昧。
  [无垢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离一切诸三昧垢,破除一切无明爱欲烦恼,亦能照了一切三昧,是名无垢明三昧。
  [欢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生无量无边法欢喜乐,是名欢喜三昧。
  [雷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无始世来所失之道,还复能得;如电光蹔现,行者得路,是名电光三昧。
  [无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灭诸法无常等相,即入不生不灭真实之理,是名无尽三昧。
  [威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得无量威德,自在庄严,是名威德三昧。
  [离尽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见诸三昧,无有穷尽,而于无量阿僧祇劫,善本功德果报不失,离于一切断灭之见,是名离尽三昧,(梵语阿僧祇劫,华言无数时。)
  [不动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知诸法实相,毕竟空寂,智慧与三昧相应,于一切三昧及一切法,都不戏论,是名不动三昧。
  [不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常不退转,即是阿鞞跋致,是名不退三昧,(梵语阿鞞跋致,华言不退转。)
  [日灯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了种种法门,及诸三昧;譬犹日出,能照一切世界;又如灯明,能破暗室;是名灯三昧。
  [月净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智慧清净,利益众生;又能破诸三昧无明,如月圆明,破诸黑暗;是名月净三昧。
  [净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明了诸法无有障碍,是名净明三昧。
  [能作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与般若之智相应,能于诸三昧门而作光明,是名能作明三昧,(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作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发起先所得诸三昧故,是名作行三昧。
  [知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见一切诸三昧中有实智慧之相,是名知相三昧。
  [如金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破一切烦恼结使,无有遗余;譬犹金刚,能破诸物,灭尽无余,是名如金刚三昧,(结使者,谓一切众生为惑业缠缚驱役,入于生死也。)
  [心住三昧],谓心相轻疾,难制难持;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摄诸散乱,心不动转,是名心住三昧。
  [普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法见光明相,无诸黑暗,以神通力,普照世间,了了无碍,是名普明三昧。
  [安立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一切诸功德善法中,安立坚固,如须弥山,安立不动,是名安立三昧,(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宝聚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转一切所有国土,皆成七宝,是名宝聚三昧,(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妙法印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诸佛菩萨深妙功德智慧之法,印诸三昧,是名妙法印三昧。
  [法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照了众生及一切法,悉皆平等,是名法等三昧。
  [断喜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苦、空、无常、无我、不净等相,于一切世间,心生厌离,不起乐着之想,是名断喜三昧,(苦者,谓观

五阴之身,实有生死逼迫等苦也。空者,谓身及诸法,本来皆空也。无常者,谓身及诸法,终归坏灭也。无我者,谓四大各离,何者是我也。不净者,谓观身相皆不净也。)
  [到法顶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般若方便之力,而到于法山之顶,是名到法顶三昧,(法山之顶,以喻此三昧,在诸三昧之上也。)
  [能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即与空慧相应,而能破散诸法,是名能散三昧。
  [分别诸法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一切诸法语言文句,为众生演说,词无滞碍,是名分别诸法句三昧。
  [字等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诸字诸语,悉皆平等;呵骂赞叹,无有憎爱;是名字等相三昧。
  [离字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字在义中,亦不见字在字中,是名离字三昧。
  [断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乐中不生喜,苦中不生嗔,不苦不乐中不生不知舍心;于此三受,远离不着,则心灭缘断,是名断缘三昧。
  [不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了法性毕竟空寂,戏论不能破,无常不能转,是名不坏三昧。
  [无种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了法无相,而不见诸法种种之相,是名无种相三昧。
  [无处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知三毒火然三界故,心不依止;涅槃毕竟空故,亦不依止;是名无处行三昧,(三毒者,贪、嗔、痴也。)
  [离朦昧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微翳无明等,悉皆除尽,是名离朦昧三昧。
  [无去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诸法去来之相,是名无去三昧。
  [不变异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一切诸三昧法,皆不见有变异之相,是名不变异三昧。
  [度缘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六尘中诸烦恼缘,悉皆尽灭;能度六尘大海,亦能超过一切三昧,缘生智慧,是名度缘三昧,(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集诸功德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修集一切善根功德,初夜、后夜,无有休息,譬犹日月,运转不停,是名集诸功德三昧。
  [住无心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但随智慧,不随于心,而住于诸法实相之中,是名住无心三昧。
  [净妙华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三昧中,开诸功德华;以自在庄严,如树华开敷,树自严饰;是名净妙华三昧。
  [觉意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令诸三昧,变成无漏,与七觉相应,是名觉意三昧,(无漏者,谓惑业已断,不漏落生死也。七觉者,念觉、择法觉、情进觉、喜觉、轻安觉、定觉、舍觉也。)
  [无量辩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得无量辩才,乐说一句,经无量劫而不穷尽,是名无量辩三昧,(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
  [无等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众生,皆如于佛;观一切法,皆同佛法;与无等等般若波罗蜜相应,是名无等等三昧,(无等等者,谓诸佛般若,世无与等;而一切众生平等共有,故曰无等等。梵语般若波罗蜜,华言智慧到彼岸。)
  [度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入三解脱门,超出三界,度三乘众生,是名度诸法三昧,(三解脱门者,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作解脱门也。)
  [分别诸法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分别诸法善、不善,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相,是名分别诸法三昧,(有漏者,谓因烦恼惑业,漏落三界生死也。有为者,世间法也。无为者,出世间法也。)
  [散疑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疑网悉断,得一切诸法实相,是名散疑三昧。
  [无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诸法定有住处,是名无住处三昧。
  [一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见诸法皆一,或一切法有相故一,或一切法无相故一,或一切法空故一,皆以一相智慧庄严如是三昧,是名一庄严三昧。
  [生行三昧],谓

菩萨住是三昧,能观种种行相。入相。住相。出相,如是诸相皆空,亦不可见,是名生行三昧。
  [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与毕竟空相应,更无余行次第,是名一行三昧。
  [不一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一相,以此三昧,而能兼行诸余观行,是名不一行三昧。
  [妙行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二相,即是毕竟空相应三昧;一切戏论,皆不能破,是名妙行三昧。
  [达一切有底散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以无漏智慧,通达三有,乃至非有想、非无想之底,一切诸有,皆悉令其散坏,是名达一切有底散三昧,(三有者,欲有、色有、无色有,即三界也。底者,即非有想、非无想天,以其难到,故名底也。)
  [入名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识一切众生、一切物、一切法名字,一切语言,无不解了,是名入名语三昧。
  [离音声字语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观一切诸法,皆无音声语言,常寂灭相,是名离音声字语三昧。
  [然炬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智慧炬,照明一切诸法,无错无著;如然炬夜行,不堕险处,是名然炬三昧。
  [净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清净具足庄严三十二相,又能如法观于诸法总、别之相,亦能观诸法无相清净,是名净相三昧,(三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手指纤长相、手足柔软相、手足缦网相、足跟满足相、足趺高好相、腨如鹿王相、手过膝相、马阴藏相、身纵广相、毛孔生青色相、身毛上靡相、身金色相、身光面各一丈相、皮肤细滑相、七处平满相、两腋满相、身如师子相、身端直相、肩圆满相、四十齿相、齿白齐密相、四牙白净相、颊车如师子相、咽中津液得上味相、广长舌相、梵音深远相、眼色如金精相、眼睫如牛王相、眉间白毫相、顶肉髻成相也。总相者,诸法和合为一相也。别相者,诸法种种差别也。)
  [破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见一切法相,何况于诸三昧之相,是名破相三昧。
  [一切种妙足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以诸功德,种种庄严禅定智慧,悉皆具足清净,是名一切种妙足三昧。
  [不喜苦乐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能观世间之乐,多过多患,虚妄颠倒,非可爱乐;观世间之苦如病,如箭入身,心不喜乐;以一切法虚诳故,乐尚不喜,何况于苦,是名不喜苦乐三昧。
  [无尽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一切法,不断不常,无坏无尽,是名无尽相三昧。
  [陀罗尼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持诸三昧,而闻持等诸陀罗尼,皆自然而得,是名陀罗尼三昧,(闻持者,陀罗尼名也;谓得此陀罗尼者,一切语言诸法,耳所闻者,皆不忘失也。)
  [摄诸邪正相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一切众生都无所弃,一心摄取,而不见有邪、正等相,是名摄诸邪正相三昧。
  [灭憎爱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灭诸憎爱,于可喜法中,而不生爱;可恶法中,而不生嗔;是名灭憎爱三昧。
  [逆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诸法中,逆顺自在,能破一切邪逆众生,能顺一切可化众生,而又不着逆顺之相,是名逆顺三昧。
  [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于诸三昧,光明清净,诸烦恼垢,皆不可得,是名净光三昧。
  [坚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而于诸法实相,智慧相应,皆悉坚固,犹如虚空,不可破坏,是名坚固三昧。
  [满月净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净智光明具足,灭爱恚等火,清凉功德,利益众生;譬犹秋月圆满,破诸黑暗,清凉可乐,是名满月净光三昧。
  [大庄严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大庄严成就,见十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以七宝华香,庄严佛处,如是等庄严功德,而心无所著,是名大庄严三昧。
  [能照一切世间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照众生世间、住处世间、五众世间,一切

诸法,是名能照一切世间三昧,(五众者,即色受想行识五阴也。)
  [三昧等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观诸三昧,不见有深浅之相;观一切有为之法,皆从因缘而生,与三昧相,悉皆平等,无有定乱,是名三昧等三昧。
  [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能于一切法中,通达无碍,不见是法如是相,不见是法不如是相;于众生中亦无好丑诤论,但随其心行而摄受度脱之,是名摄一切有诤无诤三昧。
  [不乐一切住处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则不乐住世间,以世间无常故;不乐住非世间,不着于空故;是名不乐一切住处三昧。(非世间者,出世间之法也。)
  [如住定三昧],如即有无不二之义;又即空也。谓菩萨住是三昧,则知一切法如实相,不见有法过此如者,是名如住定三昧。
  [坏身衰三昧],身衰者,谓血肉筋骨等和合为身,是身多患,常为饥寒疾病所逼,以致身衰。菩萨住是三昧,故以智慧力,分分破坏身诸衰相,乃至不见不可得相,是名坏身衰三昧。
  [坏语如虚空三昧],谓菩萨住是三昧,不见诸三昧语业依声而有,如虚空,如幻化,不生憎爱,是名坏语如虚空三昧。
  [离着虚空不染三昧],谓菩萨修行般若波罗蜜,观诸法毕竟空,不生不灭,犹如虚空。虽得是三昧,而于此虚空三昧之相,亦不染着,是名离着虚空不染三昧。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五十三参──善财五十三参    下一篇 二十五三昧破二十五有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