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大集经
大方等大集经编辑本段
《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北凉昙无谶译(另有广本作六十卷,系隋僧就于原经外加那连提耶舍等译的《日藏经》等合集而成)。经录家列为大乘五大部经(《般若》、《宝积》、《大集》、《华严》、《涅槃》)之一(见《开元录》),即大集部经典的总集。
"大集"经名含有二义:一、"大众会集"义,如本经云诸大菩萨"悉来大集"(《璎珞品》);二、"诸法聚集"义,又如经云"此经名为真实法义……无量宝聚"(《宝女品》)等。这大概由于表示当时听闻此经的人数众多,所说的内容法义也很多,因此名《大集经》。
《大集经》的汉译本,据《历代三宝纪》说前后有三译:一、后汉支娄迦谶译《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二、姚秦鸠摩罗什译同名经三十卷,或作四十卷;三、北凉昙无谶译同名经三十卷,或作二十七卷、或二十九卷、或三十一卷、或四十卷。其中一、二两译均佚,第三译存。但据《出三藏记集》卷九、《大集虚空藏无尽意三经记》说:"祐寻旧录:《大集经》是晋安帝世,天竺沙门昙摩谶于西凉州译出,……更不见有异人别译。"又隋法经等《众经目录》,也以昙无谶译本列为一译经。因之此经昙无谶译本以外,是否还有支谶或罗什译本,还有疑问。
昙无谶译的《大方等大集经》,据《僧祐录》说,见诸旧录,有二十九卷,首尾有十二段:一、《璎珞品》,二、《陀罗尼自在王品》,三、《宝女品》,四、《不眴菩萨品》,五、《海慧菩萨品》,六、《无言菩萨品》,七、《不可说菩萨品》,八、《虚空藏菩萨品》,九、《宝幢分》,十、《虚空目分》,十一、《宝髻菩萨品》,十二、《无尽意菩萨品》。此外还有一种二十四卷本,以其中《宝幢分》列在《不可说菩萨品》前,而缺第八《虚空藏品》(五卷)和最后的《无尽意品》(四卷)二品九卷,所余经文二十卷则分为二十四卷。以后此经的流传未有一定的卷数,由分二十七乃至四十卷不等,而以分作三十卷本的为大多数。据《开元录》卷十一说:"今检经本(即三十卷本)与《祐记》不同:第一《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合《璎珞品》为一品,但同时也有另分出为二品的经本),第二《宝女品》,第三《不眴菩萨品》,第四《海慧菩萨品》,第五《虚空藏菩萨品》,第六《无言菩萨品》,第七《不可说菩萨品》,第八《宝幢分》,第九《虚空目分》,第十《宝髻菩萨品》,第十一《日密分》。"《开元录》即依此写为六百二十一纸,分作三十卷,装为三帙入藏。此后北宋《福州藏》,及南宋、元、明、清各代藏经,均依《开元录》的内容次第,作十二品三十卷刊刻入藏。近世南京坊刻也是采用此本。这就是古来所传的三十卷本。
在传称昙无谶译的三十卷本的基础上,又有经隋沙门僧就添加那连提耶舍等所译《日藏》、《月藏》等经而合成的六十卷本。如《历代三宝纪》卷十二所说:"《新合大集经》六十卷。右一部六十卷,招提寺沙门僧就开皇六年(586)新合。就少出家,专宝坊学。依如梵本,此《大集经》凡十万偈,……致来梵本,部来弗全,略至略翻,广来广译。缘是前哲支、昙所翻及罗什出,或二十七,或复三十,或三十一,卷轴匪定。就既宣扬,每恒嗟叹;及睹耶舍高齐之世出《月藏经》一十二卷,至今开皇复属耶舍译《日藏经》一十五卷,既并大集广本旧品,内诚欣跃,即依合之成六十轴。"僧就新合的这一《大集经》六十卷本,在当时即已被编纂入藏(见《历代三宝记》卷十三、入藏目),可见隋时这一经本已经流行。其后,唐道宣《大唐内典录》卷九,也载有"《大方等大集经》六十卷或五十八卷,一千一百五十纸,北凉昙无谶译前三十卷,北齐隋时耶舍译后三十卷"云云。至智昇编《开元录》时也曾见过此本,但认为"既无评准,故不依彼"。惟事实上此本和三十卷本实已并行。乃至宋初官版《开宝藏》亦系采用六十卷本,而依北宋官版复刻的《高丽藏》和《金藏》也都用这一合集本,近世日本《弘教藏》和《大正藏》也同样沿用。这就是古来所传的六十卷本。
以下,先述此十流通较广的三十卷本的内容。此经广说大乘法义,分十二品。
第一、《璎珞品》(一作《序品》,半卷),叙说佛成道后第十六年,在王舍城耆阇崛山,许多比丘菩萨僧众都来大集,佛为讲说菩萨所行的一些法门。
第二、《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三卷半),佛为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讲说菩萨戒、三昧、智慧、陀罗尼等菩萨行法,及菩萨修大悲等十六事,善业能破三十二种不善业,如来大悲与无上菩提,众生心性空性无二,菩提无生灭、去来、如虚空、不可得,乃至佛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三十二业。第三、《宝女品》(二卷),佛为广说实语、法语、菩萨义、毗尼等义。乃至佛三十二相成就的业因,及分别三十二障碍大乘事、三十二成就大乘事等。
第四、《不眴菩萨品》(一卷),佛为东方不眴菩萨讲说一切法自在三昧以及种种行法。
第五、《海慧菩萨品》(四卷),佛为海慧等菩萨广说净印三昧,即发菩提心,大悲安忍,具足六度;次说发菩提心,令心寂静;次说三昧的根本十净三十法、八不共法等;乃至种种一法、二法、三法、四法,及解门句、法句、金刚句等义。第六、《虚空藏菩萨品》(五卷),佛为虚空藏菩萨讲说六波罗蜜,一一成就四法、八法与虚空等,以及广说三十项修行法门。乃至二十种大誓庄严及道庄严法等。
第七、《无言菩萨品》(一卷),佛为无言菩萨说闻声及善思惟生于正见等义。又为广说信、进、念、慧四力。无言也分别为舍利弗、莲华菩萨乃至他的父亲讲说佛的教法等。
第八、《不可说菩萨品》(一卷),佛为不可说菩萨讲说发菩提心的十六法、增长菩提心的三十二法及六波罗蜜等义。
第九、《宝幢分》(三卷),有十三品,叙述佛初成道时,王舍城优波提舍及拘律陀闻法归佛,魔王想要加害,佛为魔说法,又为地意等菩萨讲说圣智,乃至和弟子共说破魔等陀罗尼。
第十、《虚空目分》(三卷),有十品,叙述佛为憍陈如说四谛、三解脱门等,为波斯匿王说因缘故事,为弥勒说惑、业、苦三道并十二因缘观法。为频婆娑罗王等说菩萨四无量心的修行等第十一、《宝髻菩萨品》(二卷),叙述佛为宝髻菩萨说六波罗蜜行三十品助菩提行等四净行。
第十二、《日密分》(三卷),有六品,叙述佛为莲华光、日密等菩萨说三宝护持、诸陀罗尼等。
以上昙无谶译的《大方等大集经》三十卷。
大体系依《开元录》所记。但梁《僧祐录》载此经原有《无尽意品》而未有《日密分》,此中第十二《日密分》三卷,也许非昙无谶原译,而是梁、隋之间人编入。大概隋代通行本中即已编有此分,因而僧就遂以与此相类的《日藏分》等合成广本。又高丽藏本以《日密分》三卷初二卷题作昙无谶译,后一卷题作那连提耶舍译,或许是由于对《日密分》译者不明的原因。又《僧祐录》(卷九)说《虚空藏品》当时已经缺失,同录卷二另载有宋圣坚出《虚空藏经》八卷,随后又有此经的《虚空藏品》即是圣坚译出之说,因而《开元录》卷十四针对此说云:"《虚空藏品》,无谶所翻,非异译者,或即是经昙无谶译,非圣坚出"。可见《虚空藏品》是否为昙无谶原译,古来已有疑问。
关于此经(三十卷本)的异译别行本,现存有西晋竺法护译的《大哀经》八卷(与第一《璎珞品》及第二《陀罗尼自在王品》合四卷同本),和《宝女所问经》四卷(与第三《宝女品》二卷同本),《无言童子经》二卷(与第六《无言童子品》一卷同本),《宝髻所问经》(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七会)二卷(与第十一《宝髻菩萨品》二卷同本),以及唐波罗颇蜜多罗译的《宝星陀罗尼经》十卷(与第九《宝幢分》三卷同本),不空译的《大集大虚空藏菩萨所问经》八卷(与第八《虚空藏菩萨品》五卷同本),宋惟净译的《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八卷(与第五《海慧菩萨品》四卷同本)等。又此经第十二《日密分》三卷,似为广本所收那连提耶舍译的《大方等日藏经》的抄译本。
现行僧就编合的《大集经》六十卷本,系在昙无谶译三十卷本的基础上,增加了据传为宋智严共宝云译的《无尽意菩萨经》六卷、隋那连提耶舍译的《大乘大方等日藏经》十五卷,又耶舍于高齐时译的《大方等大集月藏经》十二卷、《大乘大集须弥藏经》二卷、后汉安世高译《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今依北宋官版复刻的《高丽藏》本(《大正藏》即依用此本)述其内容次第如下:
一、《璎珞品》,二、《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三、《宝女品》,四、《不眴菩萨品》,五、《海慧菩萨品》(均同三十卷本),六、《无言菩萨品》,七、《不可说菩萨品》,八、《虚空藏菩萨品》(亦即三十卷本第七、八、六品),九、《宝幢分》,十、《虚空目分》,十一、《宝髻菩萨品》(均同三十卷本),十三、《日密分》(即三十卷本的第十二品)。
其新添加的,第十二《无尽意菩萨品》(即刘宋译《无尽意菩萨经》改作四卷),叙述无尽意菩萨来并和舍利弗问答,广说发心、净心、六种四行、六波罗蜜、四无量心、五通、四摄、四无碍智、四依、三十七品、定慧、总持辩才、撰集四法等八十无尽法门。
第十四《日藏分》(即隋译《大乘大方等日藏经》,作十二卷),有十三品,叙述佛说护持三宝等事以及有关日行藏等菩萨诸陀罗尼乃至龙王归佛等事。
第十五《月藏分》(即高齐译《大方等大集月藏经》,作十一卷)有二十品,叙述月幢菩萨来到,佛说他的禅功德,乃至佛为月藏菩萨说修第一义谛成就六波罗蜜,及声闻、缘觉、大乘、第一义谛三昧禅法等。
第十六《须弥藏分》(即高齐译《大集须弥藏经》,二卷),有四品,叙述佛为功德天说菩萨共、不共声闻,辟支佛的禅波罗蜜法,乃至为诸菩萨说诸陀罗尼等。
第十七《十方菩萨品》(即《明度五十校计经》二卷),叙述佛为十方菩萨分别解说痴、疑、颠倒等五十种校计法。
僧就用以上五经合成《大集》广本的次第,当是由于《无尽意品》在《僧祐录》中已列为第十二品,因而就置在《日密分》前。《日密》、《日藏》,略广相殊,但同是一类,遂以《日藏分》接在《日密分》后。《月藏经》文开始,有"说《日藏经》已"句,证明《日藏》说后续说《月藏》。又《月藏经》中说到法灭,因而以《须弥藏分》相续。最后更加入了同类型的广说法数的《明度五十校计经》,合成大部。据《开元录》批判僧就所合的六十卷本编次失当,而认为如欲合成广本,须删去《日密分》和《十方菩萨品》,而于《月藏经》后加《大集地藏十轮经》(十卷),又于《须弥藏分》后加《虚空孕菩萨经》(二卷)、《菩萨念佛三昧经》(六卷)、《大集贤护法》(五卷)、《大集譬喻王经》(二卷),最后殿以《无尽意品》成八十卷。其后,《丽藏》本《大集经》校正后序,也以《开元藏》所列的三十卷本为正,并谓若合成广本,则《开元录》所说的八十卷本为完备,而承认所用的六十卷本不够理想。
这是由于《大集经》是具有"大集"意义的经典的纂集,在昙无谶初译时即以包含十几部经的面貌出现,其后阇那崛多所云梵本有十万偈,也只是一项传说,内容极不明确,致使此土学人以意推测,构成了多种略广不同的本子。
其实它的梵文原文是否即是众经纂集的本子,也有问题。此经在藏文译本中,即未有整部的《大集》部经,而只有《璎珞》合《陀罗尼自在王》、《宝女》、《海慧》、《虚空藏》、《无尽意》各品,及《日藏分》、《须弥藏分》的别行译本。又近世新疆地方也发现有相当于此经《宝幢分·往古品》的一部分梵文断片。
此经的内容,广说大乘法义,而以中观实相为其宗旨。经中重重地讲说了许多大乘修行法门,而均以般若性空的思想加以贯串,一方面并演说禅法,又叙述了一些故事因缘,因之此经可称为大乘方广部经的汇集。中国天台宗的著述中,采用了此经的不少名相和教义。
此经的另一特点是有相当多的密教色彩,如《陀罗尼自在王品》、《宝幢分·陀罗尼品》、《日密分·陀罗尼品》、《日藏分·陀罗尼品》、《月藏分·月幢神咒品》、《咒轮护持品》、《须弥藏分·陀罗尼品》,以及经中随处散见的陀罗尼咒等,显见此经在中观论的基础上,羼入有初期密部的行法。又此经中表现的所谓末法思想也非常突出,如《月藏分·分布阎浮品》和《法灭尽品》所说,即为隋信行建立三阶教的张本。同时道绰《安乐集》中也因此宣传净土思想,予中国佛教界以相当影响。
又此经中还反映了古代印巴次大陆有关医学方面胎儿次第成长的知识,如《虚空目分·圣目品》述十二缘其中,叙说胎儿生长发育的逐步详细过程,以及它的各种名称及形象。又古代印巴次大陆的星宿学和历日法在此经中也多所述载,如《宝幢分·三昧神足品》、《日藏分·星宿品》、《月藏分·星宿摄受品》等中广述二十八宿、日曜、十二辰等,和中国古代传说也相近似,于此可以证明两大陆文化的渊源关系。
此中还有值得注视的是叙列了印度、巴基斯坦等西域各地乃至中国的地名甚多,如《日藏分·护塔品》、《月藏分·分布阎浮品》、《星宿摄受品》、《建立塔寺品》,广列了印度、巴基斯坦等西域各地乃至于阗、龟兹、沙勒、遮居迦、鄯善、震旦等地名。因而近世学者颇有怀疑于此经一部分的纂集地点,或即是在中国新疆境内所编出。
此经的注疏很少,据传古来曾有佚名撰的《大集经疏》十六卷,又憬法师集的《经疏》五卷,信行撰的《月藏分·依义立名》一卷等,今均不存。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