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中国佛教   
[0] 评论[0] 编辑

梵网经

目录

梵网经编辑本段


  《梵网经》,上下两卷,唐代《开元录》以后写本题"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品第十"(参照唐玄逸《开元释教广品历章》卷十五),北宋初刻本和高丽复刻本藏经都依着它,并在"品"字上加一"戒"字,汉文大藏经把它编入大乘律部。通常诵习,用下卷说菩萨戒相部分,称为《梵网菩萨戒本》或《梵网菩萨戒经》。

  本经题后秦鸠摩罗什译。据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一所载《菩萨波罗提木叉后记》(无作者名字),只说鸠摩罗什在姚秦一代译经时,最后从《梵网经》中诵出菩萨十重四十八轻部分(罗什译目内不载此种)。至隋《法经录》才著录《梵网经》二卷,编于众律疑惑类,并注云:诸家旧录多入疑惑。同时费长房《历代三宝记》卷八,依经前旧序列此经入罗什翻释目录内,其后写刻本就相沿题为罗什所译(经前的序是依《菩萨波罗提木叉后记》改作,并说到全经有一百一十二卷、六十一品。此序后来并加了作者僧肇名字)。

  本经内容,上下两卷分说菩萨修道阶位和菩萨重轻戒相。上卷说释迦牟尼佛问卢舍那佛,一切众生以何因缘得成菩萨十地之道及所得果是何等相。卢舍那佛为说菩萨修道阶位四十法门。初说坚信忍中舍心、戒心、忍心、进心、定心、慧心、愿心、护心、喜心、顶心等十种发趣心向果;次说坚法忍中慈心、悲心、喜心、舍心、施心、好语心、益心、同心、定心、慧心等十种长养心向果;次说坚修忍中信心、念心、回向心、达心、直心、不退心、大乘心、无相心、慧心、不坏心等十种金刚心向果;最后说坚圣忍中体性平等地、善慧地、光明地、尔焰地、慧照地、华光地、满足地、佛吼地、华严地、入佛界地等十种地向果。下卷叙释迦牟尼佛受教已,示现降生、出家、成道,十处说法,并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佛教门亦复如是,以此说明经题取喻梵网之义。
  次于菩提树下,复述卢舍那佛初发心时常所诵的一切佛大乘戒--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及四十八轻戒相。十波罗提木叉即菩萨十重戒,顺次为:一、杀戒,二、盗戒,三、淫戒,四、妄语戒,五、酤酒戒,六、说四众过戒,七、自赞毁他戒,八、悭惜财法戒,九、瞋不受悔戒,十、毁谤三宝戒。四十八轻戒依经文逐段结释分为五聚。除最后一聚外,各聚都注明在大部《梵网》中那些品内广明。从第一至第十戒为一聚,即:一、不敬师友戒,二、饮酒戒,三、食肉戒,四、食五辛戒,五、不教悔罪戒,六、不供养请法戒,七、懈怠不听法戒,八、背大向小外戒,九、不瞻病苦戒,十、畜诸杀具戒;经文说如是十戒如下《六度品》中广明(《六度品》,据北宋福州版)。次从第十一至第二十戒为一聚,即:十一、通使入军戒,十二、贩卖人畜棺木戒,十三、无根谤他戒,十四、放火损烧戒,十五、僻教小外戒,十六、为利倒说戒,十七、恃势乞求戒,十八、无解作师戒,十九、两舌谤贤戒,二十、不行放救戒,如是十戒如《灭罪品》中广明。次从第二十一至第三十戒为一聚,即:二一、瞋打报仇戒,二二、骄慢不请法戒,二三、轻慢新学戒,二四、弃正从邪戒,二五、不善和众戒,二六、独受利养戒,二七、受别请戒,二八、故别请僧戒,二九、邪命自活戒,三十、违禁行非戒,如是十戒如《制戒品》中广明。次从第三十一至第三十九戒为一聚,即:三一、不行救赎戒,三二、畜作非法戒,三三、观听作恶戒,三四、暂念小外戒,三五、不发大愿戒,三六、不发誓自要戒,三七、犯难游行戒,三八、坐无次第戒,三九、不劝修福慧戒,如是九戒如《梵坛品》中广明。次从第四十至第四十八戒为一聚,即:四十、拣择受戒戒,四一、为利作师戒,四二、非处说戒戒,四三、毁戒受施戒,四四、不敬经律戒,四五、不化众生戒,四六、说法乖仪戒,四七、非法立制戒,四八、自坏内法戒。经末以"明人忍慧强"十四颂说持此法获五种利、劝说流

通作结。

  本经的传播,向来都重视下卷说菩萨戒相部分。相传梁慧皎曾撰《梵网戒义疏》,似乎本经在梁代即已流行。到了隋代,智顗为了令学人易于了解受持,特提出讲说弘扬,有《菩萨戒义疏》传世,于是本经在大乘律里开始受到重视,影响于后世,使它成了中国汉地传授大乘戒主要的典据,且为诸宗同所通用。唐代且由汉文译成藏文(略称《法大母经》),现存藏文大藏经甘珠尔内。

  关于本经的菩萨戒法,在中国汉地较之瑜伽菩萨戒更为流行。这是由于本经所说的内容和其他经律有很多相契之处:如关于菩萨重戒条目,北凉译《菩萨戒本》和《菩萨地持经》都说菩萨不共重戒只毁、悭、忿、谤四项,刘宋译《菩萨善戒经》加和声闻戒相共的杀、盗、淫、妄为八重,本经即在此八戒外再增《优婆塞戒经》六重中的后二重不酤酒、不说四众过失而为十重。又关于菩萨轻戒条目,《菩萨戒本》举四十二,《菩萨善戒经》举五十,所说大体相类。本经轻戒四十八条和上二本条目有些出入,如三食肉戒,四食五辛戒,二四受别请戒,三二畜作非法戒,三三观听作恶戒,三四暂念小外戒及三六不发誓自要戒所举的十二愿等,都是上二本所没有的而和《大般涅槃经》第十一《圣行品》所说相契。又如二八故别请僧戒,四三毁戒受施戒,据唐法藏《梵网经菩萨戒本疏》说和《比丘应供法行经》(今佚)有关。又如四六说法乖仪戒、四七非法立制戒、四八自坏内法戒都与《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嘱累品》所说相契。至于经末"明人忍慧强"偈颂,说持如是法获五种利,与《菩萨地持经》戒品末后所说依戒得五种福利相契。特别是本经强调"孝名为戒",宣扬"孝顺父母三宝师僧、孝顺至道之法",很适合于中国封建社会的伦理思想,而有利于本经在当时社会的传播。因之此经在中国佛教界流传甚盛,宋、元以后汉族各宗出家比丘受菩萨戒多依此经的菩萨戒本。

  本经从隋代以来受到重视,注疏颇多。隋代有智顗说、灌顶记《义疏》二卷。唐代有法藏《疏》六卷,明旷《疏删补》三卷,新罗元晓《私记》二卷(今存上卷),新罗义寂《疏》二卷,智周《疏》五卷(今存第二、四卷),利涉《疏》三卷,法铣《疏》四卷(今存上卷),传奥《记》二卷。宋代有慧因《注》三卷,与咸《疏注》八卷。明代有袾宏《义疏发隐》五卷,《发隐事义》一卷,《发隐问辩》一卷,智旭《合注》七卷,《玄义》一卷,弘赞《略疏》八卷。清代有书玉《初津》八卷等。注全经的,唐代有胜庄《述记》四卷,新罗太贤《古迹记》三卷,《宗要》一卷。明代有寂光《直解》四卷。清代有德玉《顺硃》二卷。日本有空海《开题》一卷,善珠《略疏》四卷,法进《注》六卷,凝然《日珠钞》五十卷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观无量寿佛经疏    下一篇 妙法莲华经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