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中国佛教   
[0] 评论[0] 编辑

净土慈悲集

目录

净土慈悲集编辑本段


  《净土慈悲集》,原作三卷,现存上卷。是中国唐代的净土学者慧日(唐玄宗赐号慈愍三藏,680~748)所著。慧日提倡净土法门,与善导、少康并称。他生于唐高宗永隆元年(680),出家受具戒后,慕义净之风,西游印度,遍礼佛迹,寻求梵本,并参访善知识。当时印度流行阿弥陀佛的信仰,慧日见闻彼地学者之盛赞净土,得到启发,归国后常劝人修净土之业,著有《净土慈悲集》、《般舟三昧赞》及《西方赞》等书。《净土慈悲集》散佚已久,1925年在朝鲜的桐华寺发见其残本。内题《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一名《慈悲集》)。大唐慈愍三藏慧日集。但依《西方略传序》、《净土指归》等,此书题作《净土慈悲集》。今存上卷,缺页仍多,但可由此窥见慧日学说的一斑。《般舟三昧赞》录载于法照的《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赞》(简称《五会法事赞》)。《西方赞》录载于晚近在敦煌石室发见的法照的《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简称《广法事赞》)卷下写本中。
  《净土慈悲集》是慧日的主要著作。全书分作三卷,第一卷先举异见。依据经论和教理一一加以破斥。第二、三两卷均佚,今据卷首所叙,可知第二卷系广引经教,证成念佛的正宗;第三卷更会释诸教古今疑滞,校量诸行出离之迟速,而阐明自宗的立场。
  《净土慈悲集》的理论根据,是瑜伽学系以三性为中心之说。本集在列举虚妄有四义的一段中,就理事相对而谈到生死因果和离系因果的相对,说依他起性缘生幻有,含摄宇宙森罗的一切万象,由此有圣凡的差别以及净土、秽土的相对存在,为了出众生界而入佛界,应当勤修和净土相应的各种行业。
  在慧日弘通净土的时代,禅宗承南能北秀之后,正大张其教势。据《净土慈悲集》说,当时有一部分禅家以观世间空寂都无一物为究竟,而说诸法犹如龟毛兔角本无实体,无所谓生灭,从而无善可修,无恶可断,但令内心安住空虚,了知世间万法都无,就是证得禅定,断除生死,不受后有。若用有所得心,著相修习念佛、诵经、求生净土以及修布施乃至智慧,都是有为法,是生死法,虽然勤修,也不免流浪生死。
  《净土慈悲集》对于这些禅家的说法,引《无上依》等经一一与以反驳。最初总破说,岂有凡夫但住空门,不断恶不修善,懈怠懒惰而可得到解脱?次引《无上依经》、《大涅槃经》及《维摩经》文反证“执着空见”或“修空法”为佛所不许。本集为证明这一点,更会释《金刚》、《楞伽》等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广加解释佛教中所说虚妄的语义和真妄的分别,而劝人发菩提心,修习诸善万行。以不断恶不修善为真实,此乃谬中之谬。
  《净土慈悲集》对于当时一部分禅家学说加以破斥,当时的反应如何,现无文献可考。但在三百多年后宋哲宗绍圣年间(1094~1097),律宗学者元照在所撰《芝园集》的《论慈愍三藏集书》中,自述曾经被禅僧讼于公府,说《慈愍集》是他伪作,借古人的名字以排斥宗门。由此可见当时禅家对于《净土慈悲集》反应如何了,此书之终于湮没不传,或即以此之故。
  《净土慈悲集》后二卷虽已佚,但从第一卷说净土教当信中,可以略见它的轮廓。总之,慧日的净土学说和善导一系所说无大差异,尤其是说净土法门省功易成而坐禅习定难得成就,它和难行易行二道的教判相合。至其突出之点,在于运用了瑜伽学系的理论,以及反对狂禅,坚持净戒。这大概是适应当时佛教界的情形而说的。(黄忏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因明入正理论疏    下一篇 三论玄义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