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中国佛教   
[0] 评论[0] 编辑

教判

目录

教判编辑本段


  在佛教中根据义理的浅深、说时的先后等方面,将后世所传的佛教各部分,加以剖析类别,以明说意之所在的叫做教判。教判起源于南北朝时代,到了隋唐还继续盛行。从有教判以来,就未得一致的见解。又由于诸家所见各异,遂生宗派之别,所以教判也是宗派成立的原因之一。

  在南北朝时代,南北判教著名的有十家,后人谓之“南三北七”。如连同隋唐时代判教之说来看,他们的主张一教乃至六教,大致如次:

  一、主张一教的有二:(一)姚秦鸠摩罗什,(二)后魏菩提流支。立一音教,谓一切圣教都是如来一圆音教,因众生根器不同而有种种区别。

  二、主张二教的有四:南齐居士刘虬立顿、渐二教,初顿为《华严》;后渐复分为五:即人天(提谓)、声闻(四谛)、般若(空)、法华(破三皈一)、涅槃(佛性)。(一)说陈真谛三藏立顿、渐二教,与此大同。(二)隋诞法师,立直往与渐悟二教。(三)宋昙无谶、隋慧远等立半(初说)、满(后说)二教。(四)唐江南印法师、敏法师等立屈曲与平道二教,释迦佛说《涅槃经》,随逐机性破除执着,为屈曲教;卢舍那佛说《华严经》随逐法性自在无碍为平等教。

  三、主张三教的有四:(一)后魏统法师立顿、渐、圆三教,为根熟者演常与无常、空与不空等一切具说,更无渐次,名为顿教;其次为根未熟者先说无常后说常,先说空后说不空,名为渐教;最后为上达佛境者,说如来无碍解脱究竟,果德圆极秘密自在法门,名为圆教。(二)陈真谛立转、照、持三教,本《金光明经》说四谛为转教,《般若》为照教,《瑜伽》为持教。(三)隋吉藏立本、末、摄末归本三教,《华严》最初说根本法轮,为三乘等随后说为枝末法轮,《涅槃》、《法华》最后说为摄末归本教。(四)唐玄奘本《解深密经》三时说教,初四谛教,次空教,最后非空非有之中道教。

  四、主张四教的有五:(一)齐大衍法师立因缘宗等四教,谓小乘萨婆多等部为因缘宗,《成实论》及经部等说为假名宗,诸部般若说即空理明一切法不真实为不真宗,《华严》、《涅槃》明法界真理佛性为真宗。(二)梁光宅法云立四乘教,《法华》中临门三车为三乘教,四衢道中所授大白牛车为第四乘教,前三(声闻、缘觉、菩萨)为权,后一为实,合三乘与一乘为四乘教。(三)隋笈多立四谛等四教,谓《阿含》为四谛教,《般若》为无相教,《楞伽》为法相教,《华严》为观行教。(四)隋智顗立藏、通、别、圆四教,依据讲因缘生法而不究竟的小乘经律论立藏教,依据大小乘相共而与前藏后别圆相贯,如《般若经》中共般若之说立通教,依据但说大乘不共佛法如《般若经》中不共般若之说立别教,依据大乘究竟义理,圆满具足圆融无碍之说立圆教。(五)唐新罗国元晓立三乘别教等四教,谓四谛教《缘起经》等为三乘别教,《般若》、《深密经》等为三乘通教,《璎珞》、《梵网经》等为一乘分教,《华严经》为一乘满教。

  五、主张五教的有三:(一)护身寺自轨法师根据光统律师的四教,仅许《涅槃经》为常宗,而推尊《华严经》于《涅槃经》之上,别立为法界宗,这样就成为因缘、假名、不真、真、法界等五宗。(二)唐波颇立四谛、般若(二同笈多之说)、三观(《华严》)、安乐(《涅槃》)、守护(《大集》)等五教。(三)唐法藏立小、始、终、顿、圆五教,谓《阿含》为小教,《般若》为始教、《楞伽》为终教、《华严》为顿教与圆教。

  六、主张六教的有一:隋耆阇崛多立因缘等六宗,谓《毗昙论》说六因四缘为因缘宗,《成实论》说三假为假名宗,《四论》说如幻为不真宗、《法华》为真宗,《涅槃》为常宗,《华严》为圆宗。

  综计诸家判教之说,不下二十余种。其中以天台、贤首两家的说法比较特殊,其影响后世也最大,这里略加叙述如下:

  天台智顗的判教,即有名的五时八教说,简称四教说。五时是依《涅槃经》里佛

说开展如牛乳五味(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的比喻而建立的。五时即佛一代说法的五个阶段:一、华严时;二、鹿苑时;三、方等时(说《大集》、《宝积》、《思益》、《净名》等经);四、般若时;五、法华涅槃时。此外又由说法的形式和内容来区别,各分四种,合成八教。形式方面称为化仪四教,内容方面称为化法四教。化仪四教首先是顿教,大乘圆满教理直下全提;其次是渐教,由小而大次第宣扬;再次是秘密教,受教的同听异闻,或顿或渐都以为对自己所说;最后是不定教,也是一齐听法而领会不同,或于顿中得渐义,或于渐中得顿义,但都知道佛是普遍而说。如果用这五教和五时配合,那么最初华严时即为顿教,鹿苑、方等、般若三时为渐教,随着三乘根基逐渐从小入大,在此顿、渐二教中间,又都含有秘密不定,只有第五法华涅槃时,才超然于顿渐秘密不定之外。化仪四教即先所述的藏、通、别、圆。这四教亦可以与五时相配合,最初华严时为圆教而说意兼别,第二鹿苑时但是藏教,第三方等时因为说法通于三乘所以并不属于那一教,第四般若时,除藏教外兼明后三时,第五法华涅槃时,专门开辟圆顿义理,唯属圆教。《法华》本已究竟,但还有不能得益的,故又重之以《涅槃》。五时配到《法华》为止叫做前番五时;如要到《涅槃》为止叫做后番五时。这样不但推尊了《法华》,《涅槃》亦同时被推尊了。

  天台以前判教之说虽多,大概以顿、渐、不定三种为主要区别。《华严》为化菩萨,如日照高山名为顿教,三藏为化小乘,先教半字故名有相教,十二年后为大乘人说五时般若乃至常住名无相教。此等俱为渐教。别有一类经非顿非渐明佛性常住,如《胜鬘》、《金光明》等,名为偏方不定教。惟渐教中有分三时、四时、五时等等的说法。罗什门下慧观结合三时、四时等说,而立五时说,其顺序与天台五时说大体一致,所不同者,慧观于渐教中分有相、无相、抑扬三种,而天台分鹿苑(有相)、方等(抑扬)、般若(无相)而已;至于秘密与不定,仍由前述各家所立的不定教而来。秘密可说是隐复的不定;而不定则是显露的不定。又慧观判教为三乘与一乘之区别,而以三乘为三乘别教(有相教)与三乘通教(无相教)二种。天台由大乘教而来,故设大乘通教、大乘别教,而立藏、通、别之区别;更综合《法华》、《涅槃》于其上设为圆教。此藏、通、别、圆之次序,似又与光统所立的因缘、假名、诳相、常宗等四教相通。可见天台五时八教之说,是吸取南北各家异说而加以发展的。

  华严、贤首的判教,即有名的五教十宗说:五教即:一、小乘教(唯说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为心的即是);二、大乘始教(说八识阿赖耶的如《唯识论》即是);三、大乘终教(说现象差别法不外乎真如的,如《大乘起信论》与摄论派等即是);四、大乘顿教(进一步说妄心妄境俱空,仅一真心朗然,如《维摩诘经》等即是);五、大乘圆教(更进一步说森罗万象的差别现象,不外乎朗然一心的显现如《华严经》即是)。五教说渊源于杜顺禅师的《五教止观》,其目的不外推尊本宗所宗的《华严经》在诸经中为最尊最胜。贤首于五教之外,又立十宗之名:第一,我法俱有宗(犊子、法上、贤胄、正量、密林山等五部,以及经量部中的一派);第二,法有我无宗(雪山、有部二部);第三,法无法来宗(法藏、饮光、大众、鸡胤、制多山、西山住、北山住等七部,以及化地部中的一派);第四,现通假实宗(说假部及经量部中的一派);第五,俗妄真实宗(说出世部);第六,诸法但名宗(一说部);第七,一切皆空宗(大乘始教);第八,真德不空宗(大乘终教);第九,相想俱绝宗(大乘顿教);第十,圆明具德宗(大乘圆教)。十宗是配合五教而立说的,从一至六属小乘教,从七至十属大乘四教。

  贤首五教十宗之说,大体因袭天台,改天台的藏教为小教、通教为始教、别教为终教、圆教为顿教与圆教,这就连本宗的清凉国师也承认过的(见《华严经疏钞序》),故其说无何创见。
  (田光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二执    下一篇 阅藏知津

标签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