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律
小乘律(Hinayanavinaya)编辑本段
Xiaochenglu
佛教小乘戒律书的总称。又称“小乘毗尼”、“声闻毗尼”或“声闻律藏”、“声闻调伏藏”等。为修小乘声闻行者应该受持之戒律。相传释迦在世时,为约束弟子们而制定各种规戒,随犯随制,逐步形成为律。释迦逝世后,弟子们在王舍城附近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结集,由大弟子优婆离诵出律藏,是为小乘律。以后佛教僧团因戒律不同和学说发生差异而导致分裂,遂有小乘五部戒律之说。五部律即法藏部的《四分律》,说一切有部的《十诵律》,化地部的《五分律》,饮光部的《解脱戒经》,犊子部的律本(未传译汉地)。此外,尚有大众部的《摩诃僧祇律》。小乘律传来中国之初,《摩诃僧祇律》和《十诵律》同时并传,以后《十诵律》流行南北,压倒诸律。梁慧皎《高僧传》卷十一《论律》称:“虽复诸部皆传,而《十诵》一本,最盛东国。”唐道宣《续高僧传》卷二十二《论律》也说:“自律藏久分,初通东夏,则萨婆多《十诵》一本,最广弘持。”迨至唐代,由于道宣等人的提倡,广造疏释,《四分律》大行而独尊。汉译小乘律典,除上述各部外,并有传译各部的僧、尼戒本和羯磨,以及同本异译等。《开元释教录》卷二十载有54部,446卷,而《频伽藏》则刊为72部,496卷。(高振农)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阿育王 下一篇 澄观(738~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