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百科  > 所属分类  >  佛学辞典   
[10] 评论[0] 编辑

禅宗

目录

概述编辑本段

  佛教宗派,主张修习禅定,故名。又因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为主旨,亦称佛心宗。中国禅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


禅宗法脉传承编辑本段

禅宗起源于印度佛教,传说释迦牟尼拈花示众,众默然而摩诃迦叶微笑,于是佛祖将“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付嘱迦叶,迦叶是为禅宗始祖。此后经阿难、商那和修等,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时将禅宗传入中国。

达摩被尊为东土禅宗初祖,其后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而至六祖慧能。慧能的“顿悟成佛”主张,是外来的印度佛教中国化,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经慧能大力弘扬,禅宗开始繁荣并盛开五叶七花,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中国佛教的最大宗门。


西天二十八祖

西天二十八祖​​
​1、摩诃迦叶​2、阿难尊者
​3、商那和修​4、优婆鞠多
​5、提多迦​6、弥遮迦
​7、婆须蜜​8、佛陀难提
​9、伏驮蜜多​10、胁尊者
​11、富那耶舍​12、马鸣大士
​13、迦毗摩罗​14、龙树尊者
​15、迦那提婆​16、罗睺罗
​17、僧伽难提​18、伽耶舍多
​19、鸠摩罗多​20、闇夜多
​21、婆修盘头​22、摩拏罗
​23、鹤勒那​24、师子尊者
​25、婆舍斯多​26、不如蜜多
​27、般若多罗​28、菩提达摩


初祖摩诃迦叶尊者初祖摩诃迦叶尊者
达摩祖师面壁达摩祖师面壁


中国法脉传承

禅宗法脉传承图禅宗法脉传承图

​​中国禅宗主要禅师
慧能大师慧能大师

慧能以“菩提本无树”一偈得五祖法衣传承,广传“顿悟成佛”、“烦恼即菩提”禅法,形成“南宗”,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后世将其视为禅宗真正的创始人。​

临济义玄禅师慧能大师

义玄跟随希运学法33年,后于镇州临济院弘扬禅法,其禅风峻烈,棒喝齐施、呵佛骂祖,一时传遍天下。

洞山良价禅师洞山良价禅师

良价于宜丰洞山涉蹚洞水时顿悟,从此驻锡洞山,宣讲他所悟的“五位君臣”和“偏正回互”禅法。

沩山灵佑禅师沩山灵佑禅师

灵佑少时出家后即钻研大小乘经典,后师从百丈怀海,得传法印后在沩山传教弘法,其禅法奉行“不说破”原则。

曹山本寂禅师曹山本寂禅师

本寂在洞山跟从良价学法数年,后来到曹山弘扬师法,曹洞宗风大举,后人将其师徒二人所创立、弘扬的禅宗成为“曹洞宗”。

仰山慧寂禅师仰山慧寂禅师

慧寂九岁出家,跟随灵佑学习禅法,并一起创建沩仰宗,道场规模甚为宏大。以善于接机利物著称于世。

云门文偃禅师云门文偃禅师

文偃少时出家,资质聪敏。后师从雪峰义存,受其宗印,在云门山创建义泰禅院,禅风愈显,法化四播。

杨岐方会禅师杨岐方会禅师

方会师出临济法系,初随慈明学法,后师徒一起参学石霜楚圆,禅风兼具临济、云门两家风格,后于江西袁州杨岐山禅法开宗。

黄龙慧南禅师黄龙慧南禅师

黄龙的学法过程颇受波折,方得楚圆传授,后至黄龙山崇恩院开宗黄龙派。其禅风善取诸家之长,不拘一格,应机施教。

清凉文益禅师清凉文益禅师

文益七岁出家,参罗汉桂琛而得心印,于金陵清凉寺传法,著《宗门十规论》指摘宗门弊风,主张禅教融合。七十四岁圆寂,谥“大法眼禅师”。

禅宗的传播与发展编辑本段

禅宗由迦叶“拈花微笑”而始,至达摩传法东土、慧能创立南宗顿法,其后五家七宗发扬光大,延续至今,禅宗的传播、发展在历史上经历了八个阶段:

① 迦叶传承至菩提达摩的海外阶段;

② 菩提达摩前中土“依教修心禅”的萌芽阶段;

③ 菩提达摩至弘忍传承的初级阶段;

④ 慧能神秀“南顿北渐”的成熟阶段;

⑤ 怀让、行思“生活禅”的繁荣阶段;

⑥ “五家七宗”的分化阶段;

⑦ “禅教合一”的融合阶段;

⑧ “人间佛教”的新时期阶段;


一、海外发展阶段

在印度,摩诃迦叶因“拈花微笑”而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法门,是为禅宗创始,后传二祖阿难、商那和修等,至龙树菩萨时创立了大乘佛教体系。再经迦那提婆、罗睺罗、僧伽难提、伽耶舍多、鸠摩罗多、闇夜多、婆修盘头、摩拏罗、鹤勒那、师子、婆舍斯多、不如密多、般若多罗,传到了菩提达摩。

这是禅宗在海外的发展阶段。


二、萌芽阶段

达摩东渡以前,中土已经有禅学流行。主要以东汉后期安士高和支娄迦谶译经的流传,以安士高鸠摩罗什佛陀跋陀罗(觉贤)为代表。当时的禅学以“依教修心禅”,有安般、念佛、五门、实相四种如来禅法,但修习的人还很少,其渐悟、顿悟说为后世禅宗的建立和发展从教理上奠定了基础。

这是禅宗的萌芽阶段。


三、初级阶段

北魏时初祖达摩东渡,于嵩山传法慧可,后传僧璨道信弘忍,主要以游方参禅的形式存在,时称“达摩宗”、“楞伽宗”,僧人称“楞伽师”。至道信、弘忍时时开始形成以禅修为目的的禅僧团,后于黄梅传“东山法门”,标志着中国禅宗的正式形成。弘忍时学禅的人越来越多,门徒数以万计。

这是禅宗的初级阶段。


四、成熟阶段

武则天时期,禅宗分化为神秀北宗和慧能南宗,时称“南能北秀”。神秀一系宗《楞伽》为渐门,慧能一系宗《般若》为顿门,讲顿悟即佛、身即是佛,禅宗真正成为中国化的佛教。其后,慧能弟子神会大力倡导南宗,确立了慧能的禅宗六祖、顿悟禅学的禅宗正统地位,南宗大盛而北宗随即衰落。

禅宗进入成熟阶段。


五、繁荣阶段

慧能南宗的主张经过门下怀让、行思系的道一希迁及尔后的怀海从谂宣鉴等禅师,更是把禅法融汇到日常生活中,认为坐住行卧、搬柴挑水等生活日用都可以体现禅法,取消了佛性和普通人性的界限,形成一种随缘任运的“平常心是道”主张,此时禅宗已经逐渐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派。

这是禅宗最为自由、最具创造力的繁荣阶段。


六、分化阶段

晚唐到两宋之际,怀让、行思两系禅宗分化出五宗七家:沩仰宗、临济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五宗及临济宗的分支黄龙派、杨岐派两派。五家七宗深受当时朝野社会的推重,禅宗风盛教化,普遍展开其传播的力量,为禅宗的发展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禅宗的分化阶段。


七、融合阶段

南宋以后至明、清,禅宗逐渐衰落,各派虽然仍代有传承,但禅学思想的传播愈来愈趋于停滞。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以密宗、延寿等为代表的“禅教合一”、“三教合一”、“顿渐合一”融合思想,认为禅宗与其他佛学门派应该融合统一、禅净双修、顿渐结合;佛教应融摄儒、道,三教合一,殊途同归。

这是禅宗的融合阶段。


八、新时期阶段

清末,太虚大师提出新时期的“人间佛教”概念,即把佛教思想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中,是佛教生活化、生活佛教化,其精神实质就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1893年在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上,日本的释宗演向西方代表介绍了禅宗,之后铃木大拙通过传译禅宗典籍,使禅宗开始向欧美传播。

这是禅宗的新时期阶段。


禅宗经典编辑本段

禅宗所依经典,先是《楞伽经》,后为《金刚经》,《六祖坛经》是其代表作。

禅宗理论编辑本段

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主要依据是达摩的“二入”、“四行”学说。“二入”指“理入”和“行入”。理入是凭借经教的启示,深信众生同一真如本性,但为客尘妄想所覆盖,不能显露,所以要令其舍妄归真,修一种心如墙壁坚定不移的观法,扫荡一切差别相,与真如本性之理相符,寂然无为。这是该宗的理论基础。行入即“四行”: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属于修行实践部分。慧能继承这一学说,在《六祖坛经》里主张舍离文字义解,直彻心源。认为“于自性中,万法皆见;一切法自在性,名为清净法身”。一切般若智慧,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若识自性,“一闻言下大悟,顿见真如本性”,提出了“即身成佛”的“顿悟”思想。其禅法以定慧为本。定慧即“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指“定”,“生其心”即“慧”。慧能从“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经文中,悟出了定慧等学微旨。禅宗的一切思想,皆从此义引申扩充而来。


禅宗五家七宗及海外流传编辑本段

禅宗至慧能门下南岳怀让、青原行思两系得到发展分化。南岳怀让系分为沩仰宗、临济宗两宗;青原行思系分为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三宗;临济宗尔后衍生出黄龙派、杨岐派两派,合称五家七宗。这七宗继承南派慧能禅宗法脉,以“见性成佛”为宗旨,修持顿悟成佛、明心见性的法门,但各宗祖师们接引学人的门庭施设,表现禅宗宗旨的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形成了多样化的宗风,使唐宋时期禅宗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佛教主流。

五家七宗深受当时朝野社会的推崇,禅宗风盛教化,各代禅师所建的祖庭、禅寺,遍及全国甚至远播海外,为禅宗的发展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家七宗

  沩仰宗:沩山灵祐及其弟子仰山慧寂创立。其修行理论继承和发扬道一、怀海“理事如如”的精神,认为万物有情皆有佛性,人若明心见性,即可

成佛。

  临济宗:义玄创立。因义玄住镇州(治所在今河北正定)临济院而得名。提出“三玄”(三种原则)、“三要”(三种要点)、“四料简”(四种简别)、“四照用”(四种方法)等接引学人。因其机锋峭峻,别成一家。

  曹洞宗:洞山良价及其弟子曹山本寂创立。其教法“五位君臣”说,从理事、体用关系上说明事理不二、体用无碍的道理。

  云门宗:文偃创立。因文偃住韶州云门山(在今广东乳源县北)光泰禅院而得名。其禅风被称为云门三句:“函盖乾坤”,“截断众流”,“随波逐浪”。常用“顾”、“鉴”、“咦”三种表示,接引学人,表现出“刚劲”的宗风。

  法眼宗:文益创立。南唐中主李璟赐谥其为“大法眼禅师”而得名。提出“理事不二,贵在圆融”和“不著他求,尽由心造”的主张。以“对病施药,相身裁缝,随其器量,扫除情解”,概括其宗风。

  黄龙派:慧南创立。因其住黄龙山(在今江西南昌市)而得名。法门为“道不假修,但莫污染;禅不假学,贵在息心”。

  杨岐派:创始人方会。因住杨岐山(治所在今江西萍乡县北)而得名。时人称其兼百丈怀海、黄檗希运之长,得马祖道一大机、大用,浑无圭角,宗风如龙。

  禅宗五派的思想,相差无几,仅是门庭施设不同,接引学人方法有所区别,以致形成不同宗风。法眼宗文益在他所著《宗门十规论》中指出:“曹洞则敲唱为用,临济则互换为机,韶阳(指云门──引者)则函盖截流,沩仰则方圆默契”,指出四派不同之点。法眼宗的宗风则为“一切现成”。

  禅宗在五家七宗以后,禅风有所改变,有“颂古”、“评唱”等一类禅门偈颂行世。后有克勤作《碧岩集》,影响很大。从此禅宗机用变成逢场作戏。后克勤弟子大慧宗杲销毁《碧岩集》刻版,想杜绝不明根本、专尚语言的禅病。但不久又有刻版重出,宗杲的预定目的未能达到。后来他提倡“看话头禅”,将“敲门砖”给发心参禅者,深受士大夫们欢迎。这种佛儒合流倾向,影响到宋明理学的形成。宗杲又反对正觉所倡导的“默照禅”,称之为“邪禅”,认为是不求妙语,只以默照。实际上看话头禅应用慧能定慧等学中的“慧学”,默照禅应用其中的“定学”,两家只是方法上的不同。这两家禅学,自宋以后,经元明清三代,至今不绝。

  正值禅宗流弊严重,临济、曹洞互争短长时,法眼宗延寿编《宗镜录》100卷,对各派宗旨分歧持调和态度,目的是扶衰救弊。但此书在100年后才刻版流通,不久又被增改,至明代才恢复旧观。清雍正年间曾被推崇一时,但始终未在禅门中发挥应用。以后金元间有曹洞宗行秀,元有临济宗明本,明末清初有临济宗圆悟、曹洞宗元贤等宗师,继续弘扬禅法,都未能挽回颓势,并陆续出现三种情况:①宋初,不断有人提倡禅净合一;②为争夺法统,临济宗后人歪曲云门宗的传承,把云门、法眼两宗归属于南岳怀让一系,而将青原行思一系说成只有曹洞一宗;③清帝雍正撰写《拣魔辨异录》,以政治威力干涉禅宗内部纠纷,迫使被压制的派系所属各大禅寺,如杭州灵隐寺等,改换门庭。禅宗至此奄奄一息。清代中叶后净土信仰普遍,禅宗已成强弩之末,不穿鲁缟。近代以来的禅寺,实际都已成为禅净合一的寺院。


海外流传

8世纪,新罗僧信行入唐从神秀受法,将北宗禅传至朝鲜。道义从马祖弟子智藏受法,回国传入南宗禅,称禅寂宗,后改称曹溪宗,为朝鲜禅宗主流。12世纪末,日僧荣西入宋,受法于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将此宗传入日本,称千光派。俊荷受杨岐派禅法,回国弘传。南宋末年中国禅僧多人渡日,传杨岐派禅法。13世纪初,日僧道元入宋,从洞山第十三代弟子天童如净受法,将曹洞宗传入日本。17世纪,福建黄檗山万福寺隐元隆琦应邀赴日弘法,设坛传授禅戒,成为与曹洞、临济并列的黄檗宗,至今不衰。


禅风编辑本段

禅风是禅宗将佛教教义引入生活日用之中而形成的生活化的特点。根据禅理、禅行的不同,体现出来的风格风范也各不相同。

禅宗南宗到道一、希迁及其法嗣时,开辟了以暗示、反诘语句、动作乃至棒喝的方式传授禅法和接引弟子的风尚,出现了“德山棒”、“临济喝”、“赵州茶”、“云门饼”等为代表的禅风,因时地不同及师弟子间启发方式不同,或用直接紧逼的方式,棒打、喝骂,或用矛盾语、暗示语,以期点醒弟子的迷误,使其进入悟境。

唐末以后又有蜕变,出现参究经典的“文字禅”、参话头的“看话禅”,以及静坐观心的“默照禅”。

各个禅风尽皆倡导自悟、重启示,反对权威、教条,集中体现了慧能禅“顿悟成佛”、“明心见性”的修持法门。


德山棒

德山宣鉴禅师常以棒打为接引学人的方法,被称为“德山棒”。这种方法,目的是在“以心传心、不立文字”的宗旨下,以棒打来截断学人的心识活动,令其猛然间不假思索,直接见性;另一方面也是不许学人直接说出悟境,以免触犯自行不可说的忌讳。

德山棒代表人物宣鉴禅师德山棒代表人物宣鉴禅师

临济喝

有学人问道,临济义玄禅师为使其返心、猛醒,以便在“山重水复”之外,顿见“柳暗花明”,常以大声呵斥、当头一喝的独特形式点醒弟子,称为“临济喝”。同是一喝,却风情不同:“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逢妖便斩;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力重如山;有时一喝,如揭竿影草,神出鬼没;有时一喝不做一喝用,千变万化,无有端倪。”

临济喝代表人物义玄禅师临济喝代表人物义玄禅师


赵州茶

赵州从谂是南岳系法嗣,相传有僧人慕名来参拜,从谂于问答间三次说道:“吃茶去”。此“赵州茶”用以警示学人,学习佛法不是一个知性问题,而是实践问题。对禅的体验也同样如此,就像要知道茶的味道,必顶亲自去喝茶一样。

赵州茶代表人物从谂禅师赵州茶代表人物从谂禅师


云门饼

有人请教佛法,云门文偃禅师动辄以“胡饼”来回答他们佛意、祖意、如何是超佛越祖等问题,让请教的学人“吃饼去”。此禅风直指除了着衣吃饭、屙屎撒尿外,禅或者佛别无他意,与其讨教如何超佛越祖,不如亲自去吃饼来的实在,是为法不外求、佛在生活。

云门饼代表人物文偃禅师云门饼代表人物文偃禅师

文字禅

唐末,以临济宗的汾阳善昭禅师为开创者,禅宗界逐渐兴起通过研究经文、语录、公案、偈颂等文字来习禅、教禅,进而相互讨论、启迪和勘验,禅门宗师也常以文字表述自己对宗法的理解和接引学人的经验。这种使用语言文字来衡量迷误和得道深浅的禅法被称为“文字禅”。

文字禅代表人物善昭禅师文字禅代表人物善昭禅师


看话禅

大慧宗杲反对从文字言句中求解,进而提出“看话禅”,认为经过“断”、“疑”后可达到“悟”境,即断掉心中一切知见,以公案古则中某些无意的语句作为焦点来参究,不要在意识思维方面穿凿附会,而是就此话头大发疑情,专心参究,就会自发地产生聪明智慧。

看话禅代表人物大慧宗杲看话禅代表人物大慧宗杲


默照禅

曹洞宗禅师宏智正觉主张守默与般若观照相结合的“默照禅”,即通过端坐清心潜神,默游内观来彻见诸法的本源,无先号芥蒂作障碍,廓然忘像,皎然莹明。修行方式上基本以默然坐禅观心为主。

默照禅代表人物宏智正觉默照禅代表人物宏智正觉


禅宗与中国文化编辑本段

禅宗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精神风貌,将禅法融入生活,称为中国化的佛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和艺术的创作,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禅宗在中国哲学思想上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禅宗的心性论对宋明儒教心性的方法影响至深,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如周敦颐、朱熹、程颐、程颢、陆九渊、王守仁等人都借鉴禅宗以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宋诗大受禅宗影响,注重说理,提倡无缚、无碍、不拘一格的创作状态。书画创作讲究幽深的韵味,追求禅宗浑然一体的意境。书法讲究恰到好处,怡然自适,物我两忘,表现出生动而不拘形式的风格。同时,禅宗的“任性自然”对士大夫的修身养性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历史上因此产生过许多寄情山水的隐逸之士。

禅宗思想也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如谭嗣同、章太炎建立他们思想体系的渊源之一。


禅宗与儒教、道教编辑本段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与本土儒家、道教学说日与融合。禅宗的产生是以印度佛教为主而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结果。它与道家思想相通之处在于“无心、无念、不言”,认为“第一义不可说”,其思想方法带有直觉思维或审美观照的特点,与道家相近共通。

从禅宗在中国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儒禅二家思想实际上是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关系。禅宗对儒家的“心性论”等学说有所借鉴和吸纳,以儒释佛的方式对宋明理学产生了影响,儒家对禅宗“般若”理论体系和精神风貌也有所吸收。

附件列表


1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萨迦派    下一篇 中国佛学院

标签

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