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琦禅师
楚山琦禅师《皇明名僧辑略》编辑本段
解期
“选佛场开定祖机,辨明邪正在钳锤。禹门浪暖风雷动,正是鱼龙变化时。即今众中莫有冲波激浪者么?
问答不录。师以拂子打一圆相云:“机前一著,觌面全提。
复击禅床一下云:“句外一言,和声揭露。个里不许停思顾虑,岂容开口分疏?只饶眨得眼来,剑去久矣。纵是佛祖到此,也只得攒眉有分。何也?盖非言路所通,亦非心识所测。若是个英俊衲僧,向未举以前,自当点首一笑。是故祖师门下,法应如是。嗟观近世以来,人心不古,禅学之者,不务真参实悟,惟是接响承虚。以觉识依通为悟明,穿凿机缘为参究,破坏律仪为解脱,夤缘据位为出世。以致祖风凋弊,魔说炽然。塞佛法之坦途,瞽人天之正眼。使吾祖教外别传之道,于斯而委地矣。故我大觉释尊,于二千年外,已识尽众生心病。预设多种奇方,于无渐次法中,曲垂修证规则,不过只要诱引当人一个入路。故经云:‘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惟益多闻,增长我见。’又云:‘众生未悟,作何方便,普令开悟?’佛令结制安居,克期取证。过三期日,随往无碍。故知结、解之有时也。且如即今诸大德,于九十日中还曾证悟也无?已悟之者置之勿论,如其未悟之者,则此一冬不免又是虚丧了也。若是个本色道流,以十方法界为个圆觉期堂。也莫论长期、短期,百日、千日,结制、解制,但以举起话头为始,若一年不悟参一年,十年不悟参十年,二十年不悟参二十年,尽平生不悟,决定不移此志,直须要见个真实究竟处,方是放参之日也。故先哲所谓‘一念万年’,岂虚语哉!
遂举起拂子召众云:“还知这九十日内参究的消息落处么?不见世尊道:‘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个里明辨得老瞿昙得失誵讹处,要证圆觉不为难矣。设或未能见彻,切忌依语生解。幻叟今日不辞饶舌,试为诸人颂出:猛火铸成金弹子,当机捏碎又浑囵。等闲失得俱拈过,风送潮音出海门。
示秀峰居士
夫念佛者,当知佛即是心,未审心是何物,须要看这一念佛心,从何处念起?复又要看破这看的人毕竟是谁?这里有个入处,便知圆悟禅师道:“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甚么?
故祖师云:“心同虚空界,示等虚空法。证得虚空时,无是无非法。
所言心者,非妄想缘虑之心,乃虚明圆湛、广大无相之心也。三世诸佛之所证,证此心也。六道众生之所昧,昧此心也。诸佛由悟而证,号曰菩提。众生因迷而昧,故曰烦恼。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得之不有,失之不无。迷则业缘,悟名佛性。盖知迷悟在己,得失非他。当知此心旷劫至今,本无生灭,原非染净。孤光皎皎,脱体无依。妙用真常,廓周沙界。无形状可见,无声响可闻。虽然无相,无相不宗。虽曰无声,无声不应。是一切色相之根,乃一切声响之谷。色空不二,动静一如。法法虚融,尘尘解脱。是知心有则法有,心空则法空,心邪则一切邪,心正则一切正。若了此心,法亦不有。心法既无,则一切是非名相皆空。是非名相既空,则山河大地,色空明暗,直下与当人自性心佛觌体混融,了无隔碍。居士于此果能信入,则与从上佛祖所证所得更无差别,复何凡圣迷悟得失之可论哉!设或未然,亦不用别求玄妙,厌喧取寂。但将平日所蕴一切知见扫荡干净,单单提起一句“阿弥陀佛
,置之怀抱,默然体究。常时鞭起疑情:这个念佛的毕竟是谁?返复参究,不可作有无卜度,又不得将心待悟。但有微尘许妄念存心,皆为障碍。直须打并教胸中空荡荡无一物,而于行住坐卧之中,乃至静闹闲忙之处,都不用分别计较。但要念念相续,心心无间。久久工夫纯一,自然寂静轻安,便有禅定现前。倘正念不得纯一,昏散起时,亦不用将心排遣,但将话头轻轻放下,回光返照,看这妄想昏沉从甚么处起?只此一照,则妄想昏沉当下自然顿息。日久坚持此念,果无退失,蓦忽工夫入妙,不觉不知一拶疑团粉碎,历劫尘劳当下冰消瓦解,只个“身心
二字亦不可得矣。于这不可得处豁开顶门正眼,洞彻性空源底,自当点首一笑,始知涅槃、生死、秽土、净邦,俱为剩语,到此始信山僧未尝有所说也。更须向真正钳锤下搂空悟迹,掀翻窠臼,然后证入广大甚深无碍自在不思议解脱三昧境中,同佛受用。以斯治国泽民,则可以垂拱无为而坐致太平者矣。以此超脱死生,则应用施为而无可无不可也。居士其尚勉之!
示月庭居士
夫格外真机,难容凑泊。初参之士,必假筌蹄。所谓梵语“阿弥陀佛
,此云“无量寿
。“佛
者,“觉
也。觉即当人之自心,心即本来之佛性。是故念佛者,乃念自心之佛,不假外面驰求。马大师所云“即心即佛
是也。或谓即心是佛,何劳更念佛乎?只为当人不了自心是佛,是以执相循名,妄生倒惑,横见生死,枉入迷流。故劳先圣曲垂方便,教令注想观心。要信自心是佛,则知念佛念心,念心念佛。念念不忘,心心无间,忽尔念到心思路绝处,当下根尘颖脱,当体空寂。始知无念无心,无心无念,心念既无,佛亦不可得矣。故云:从有念而至无念,因无念而证无心。无心之心始是真心,无念之念方名正念,无佛之佛可谓无量寿佛者矣。到此觅一毫自他之相了不可得,何圣凡迷悟之有哉!只这不可得处,即识心达本之要门,乃超生脱死之捷径。居士果能于此洞彻自心源底,始信火宅凡居,即为西方安养。举足动足,无非古佛道场。溪光山色,头头彰紫磨金容。谷韵风声,历历展红莲舌相。尘尘契妙,法法该宗。不即不离,心心解脱。于斯领旨,管取一笑而无疑矣。居士其尚勉乎哉!
机缘法语
次日性空首座入室参扣曰:“昨蒙和尚开示济川首座‘蒙山三关’话。弟子虽获与闻,心犹未了,幸望和尚别垂方便。
师云:“照前问将来。
空云:“蟭螟虫吸干沧海,鱼龙虾蟹向何处安身立命?
师曰:“长安路上金毛卧。
曰:“水母飞上色究竟天,入摩醯眼里作舞,因甚不见?
师云:“五凤楼前铁马嘶。
曰:“莲湖桥为一切人直指,明眼人因甚落井?
师云:“明月照见夜行人。
曰:“请师一颂以为究竟。
师云:“好与痛棒!
曰:“棒则弟子甘领,领则望和尚垂慈。
师乃呵呵一笑而为颂曰:“当机把断圣凡津,拟议知伊屈未伸。欲识蒙山端的旨,垂钩意在钓金鳞。
师云:“会么?
空遂作礼而退。
僧宝金山者,入室参礼次。师乃问云:“面南观北斗,低首看青天。此语明甚么边事?
曰:“和尚合却口好。
师云:“未在。
曰:“瞒别人即得。
师云:“差别用处,非智眼不能无惑。子欲洞明佛祖真宗,须具透关正眼。未审如何是透关正眼?
山振声一喝。师云:“具得正眼,当明向上一机。如何是向上一机?
曰:“青天日当午。
师云:“犹未梦见在。
曰:“木人拈玉线,石女度金针。
师云:“从上佛祖不传之妙,子作么生领会?
山近前礼一拜。师云:“转身一句速道将来。
曰:“雨添山色秀,风来竹影移。
师拟拈拄杖,山乃一喝,拂袖而去。师云:“放子二十棒。
山复回身近前合掌曰:“谢和尚垂慈,深锥痛札。
师云:“子虽有滔天之浪,且无湛水之波。
山又叉手默然。师云:“如是如是。
山遂作礼。
僧问:“有佛处不得住时如何?
师举起手中拂子。僧云:“无佛处急走过又作么生?
师放下手中拂子,云:“会么?
僧云:“不会。
师云:“两头不著,千圣难窥。这个且置,只如古人道:‘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意旨如何?
僧云:“不即不离。
师云:“不即,不即个甚么?不离,不离个甚么?
僧拟对,师打一拂子云:“这虚头汉。
僧无语。
师宴坐室中,有胜上座者从外入来。师云:“是谁?
胜云:“某甲。
师云:“作么?
胜云:“佛殿里拜佛来。
师云:“佛向你道甚么?
胜云:“不曾道。
师云:“你头不曾点地那。
胜云:“下下点地。
师云:“又谓不曾道。
胜云:“某甲会也。
师云:“你会个甚么?
胜云:“吐露太分明。
师便喝。胜拟对,师云:“拄杖不在手,放汝二十棒,出去。
天溪凝上座来参。师云:“不用之乎也者。父母未生前,亲切道一句看。
凝云:“千圣觑不著。
师云:“觑不著的是甚么?
凝云:“父母未生前。
师云:“为甚么觑不著?
凝云:“为无踪迹。
师云:“既谓无踪迹,说甚么觑不著?你在无踪迹处窠臼。这个且置,只如烧了撒了,你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青山重叠叠,涧水响潺潺。
师云:“我不问你青山叠叠,涧水潺潺。毕竟烧了撒了向甚么处安身立命?
凝云:“日用分明常显露。
师云:“这虚头汉,脚跟尚未点地在,说甚么显露不显露?
凝乃触礼一拜。师云:“亦未在。
凝又拟开口,师咄云:“你再乱道,辟破你口门。
凝礼谢而退。
有僧扣师云:“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毕竟是个甚么?
师与僧一掌云:“你道是个甚么?
僧拟开口,师以手掩其口。僧于言下悟旨。
师因消遣,至韶古音关房,以拄杖扣门三下曰:“关主在么?
韶曰:“他不曾有出入,谁云在不在?
即开门见师,乃触礼一拜。师曰:“此犹是奴儿婢子之事。请关中主相见。
韶乃叉手默然。师曰:“此则沉寂默去也。
韶曰:“师适来问甚么?
师曰:“问汝关中主。
韶曰:“唤作寂默得么?
韶遂呈偈曰:“只此寂默非寂默,非寂默中非亦绝。渠侬目面已呈师,动静何曾有区别。
师曰:“恁么则子不在关内耶?
韶曰:“弟子见师亦不在关外。
师以手拍关门一下曰:“怎奈这个何?
韶拟对,师叱曰:“汝但于心不生分别,只个门户亦无所有。门户既非,则谁在关内,谁在关外耶?虽然,理则如是,亦不可越他世谛规矩,尤不可违其自己志愿。正好向这无分别无内外处,竖立脊梁,全机坐断,彻底掀翻,囫囵嚼破,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可也。曰言曰行,可以模范后学,抑不负其己灵也。子其勉而进之。三载出关之日,拄杖子再为汝勘过。
韶遂作礼。
行实
师讳绍琦,楚山其字也。姓雷,唐安人。九岁出家,初从玄极和尚,最后谒东普无际和尚得法。正统六年,再见东普。普问:“子数年来住在何处?
曰:“我所住廓然无定在。
普曰:“汝有何所得?
曰:“本自无失,何得之有。
普曰:“莫不是学得来者?
曰:“一法不有,学自何来?
普曰:“汝落空耶?
曰:“我尚非我,谁落谁空?
普曰:“毕竟事若何?
曰:“水浅石出,雨霁云收。
普曰:“莫乱道,只如佛祖来也不许。纵尔横吞藏教,现百千神通,到这里更是不许。
曰:“和尚虽是把断要津,其奈劳神不易。
普曰:“克家须是破家儿,恁么干蛊也省力。
既退。至晚,复召入诘之曰:“汝将平昔次第发明处告我。
楚山悉具以对。普曰:“还我‘无’字意来。
曰:“这僧问处偏多事,赵老何曾涉所思。信口一言都吐露,翻成特地使人疑。
普曰:“如何是汝不疑处?
曰:“青山绿水,燕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
普曰:“未在,更道。
曰:“头顶虚空,脚踏实地。
普召弟子鸣钟集众,取袈裟、拂子,以授楚山。
○袾宏曰:所云以提起话头之日为始事,一年不悟参一年,乃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尽平生不移此志,直至大悟方名罢参。至哉言也!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